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解析俄格衝突雙方參戰力量 專業的四項評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03 14:39:38  


 
  專業的四項評估

  投入現場的“實力對比”有時還不能解釋戰爭的結果。俄軍在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的總兵力,沒有超過格軍,格軍原本還應享有“先發制人”的優勢,可格軍近乎崩潰地敗下陣。一些專家從觀察到的情況,做了多角度的評估:

  首先是戰備工作與戰略目標。格軍此次進攻應當是經過長期組織和策劃的,自2000年以來,格軍就多次試圖通過軍事手段解決南奧問題。但格軍似乎并沒有與俄軍全面作戰的打算。

  格總統薩卡什維利上台後,引入了美國等北約國家提供的大量裝備,此次進攻中就出現了以色列制造的無人機,以及由烏克蘭或以色列改進的防空系統,所以才能擊落圖-22M這樣的俄羅斯高速戰略轟炸機。格軍隊也都接受了美軍的培訓。可是,格軍一直沒有解決最重要的問題——如何應對裝甲部隊。而這正是俄軍的拿手好戲。格軍在大規模裝甲部隊的衝擊面前缺乏有效的防禦手段,壓制火力顯得不足。前往茨欣瓦利前綫的一些格軍部隊,雖然看起來使用的是美制裝備,但在機動時卻以皮卡而非裝甲車輛代步,這與打大仗是不匹配的。有評論說,被美國改造後的格魯吉亞軍隊,看起來更適合於鎮壓騷亂、維持治安。

  其次是軍隊組織和韌性。看一支軍隊的素質,重要的指標之一是這支軍隊撤退時的表現。“撤退”與“逃散”的區別,就表現在軍隊的組織和韌性上,這是一支軍隊的內在氣質,是“精、氣、神”範疇的東西。

  格軍在茨欣瓦利前綫的轉折十分顯眼:順風順水時一切都好,一旦形勢出現變化就立即“崩盤”。格軍撤退時似乎沒有組織也沒有計劃,沒有布置防空力量,也沒有有效的後衛部隊,因此在撤退路上造成了大量損失。原本就缺乏重裝備的格軍,在後撤路上將大量完好的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牽引式火炮等任意丟棄。

  三是戰術。從8月8日的情況看,格軍原本可能想打一個時間差,在俄軍援軍到來之前,用最快的速度解決南奧地方武裝,占領茨欣瓦利,迫使俄羅斯承認既成事實。完成這一計劃的要點有兩條:首先,要盡快占領茨欣瓦利;其次,要盡量拖延俄軍進入南奧的時間。格軍攻占茨欣瓦利的動作非常迅速,可俄軍反應很快,同樣迅速進入了南奧,這只能說明格軍的速度還不够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格魯吉亞與俄羅斯開戰 誰開第一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