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北京奧運會催生中國“體育金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30 00:25:23  


新近結束的北京奧運會,不僅成為舉世矚目的人類盛會,更成為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加速器。
  中評社北京8月30日電(評論員 張沐)新近結束的北京奧運會,不僅成為舉世矚目的人類盛會,更成為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加速器。正如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王鈞所說的那樣,同時擁有世界最多的人口和令人矚目的經濟增長速度,使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體育市場。據悉,在今後五年裡,中國將先後迎來多項重量級國際體育賽事,從而令中國體育產業迎來迅猛發展的黃金期。體育產業現在被企業界稱為露天金礦。預計每年將形成2萬億元人民幣的巨大潛在市場,吸引著全世界越來越多的目光。

  在上世紀80年代初,體育和教育、文化等其他行業一樣,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整體上以事業方式運行著。當時,競技體育規模發展很快,但經費奇缺,連退役運動員的安置也困難重重。開始是各級體育管理機構搞部門創收,開展培訓班,出租場館、賣家具,在嚴格意義上尚非體育產業,不過已是體育向產業邁進的開端。

  1992年,當時的國家體委響應國家頒布的《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的決定》,正式提出發展體育產業,同年推進以足球為試點的職業化改革,并於1996年頒布《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綱要》,體育競賽、大衆健身及體育用品市場慢慢發展起來。

  然而,體育是產業,還是產業只是體育的一部分,存在著明顯的爭議。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楊天宇副教授說:“從經濟學上講,依靠政府公共財政提供非贏利性公共產品的是事業,通過企業經營的方式提供贏利性非公共產品的是產業。從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來看,體育‘產業’的部分會越來越大。”華南師範大學盧元鎮教授認為,“與許多國家不同的是,在中國,‘體育’涵蓋了學校體育、競技體育、全民健身等廣泛內容。其中一部分是公共產品,任何時候也不能改變其公益福利性質;而另一部分則可以企業化經營,形成產業。因此,可以認為體育是由事業與產業兩部分組成。”

  然而作為體育產業的內涵,業界的意見比較一致。“體育產業就是為社會提供體育產品的行業,包括體育服務業和體育用品業。”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鮑明曉教授說,“體育用品業主要提供體育場地、器材、服裝等物質產品。體育服務業提供體育服務產品,包括競賽表演業,健身娛樂業等。”總之,“在國際上,體育產業是以體育活動為核心的完整產業鏈。”

  北京體育大學郭雲鵬教授認為,“體育消費與醫療衛生消費屬於健康支出,是互補的。”而“相對於醫療,體育極其廉價。把看病1/10的錢用來鍛煉,能得到同樣的健康效果。”
 
  中國2004年GDP比上年增長9.5%,人均GDP近1300美元。一般認為,“人均GDP超過1100美元、生活水平達到富裕,從國際上看,這標志著享受、娛樂型消費將成為人們的主要消費支出。體育消費,由於其綠色、時尚、健康的特點將成主流。”目前,歐美人均體育消費每年300—500美元,而中國人均體育消費每年不足100元人民幣。中國有13億人口,年收入超過3000美元的有5億人,人均體育消費如果達到歐美的一半,就將至少形成一個每年2萬億元人民幣的大市場。

  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許增武說,“北京奧運會正在成為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加速器。它對中外企業進入和拓寬中國市場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平台,現在的中國體育市場就像露天金礦一樣呈現在人們面前。”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