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期待馬英九替台灣“外交”多找幾條活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13 08:56:07  


  中評社香港8月13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說,馬英九昨天率團前往中南美洲,進行他就任“總統”以來首次出訪,同時也以具體行動,宣示“活路外交”的理念。我們期待他此行圓滿成功,為台灣的“外交”開發出更多的活路。 

  馬英九這次應邀出席巴拉圭新任“總統”就職典禮,順道訪問多明尼加,並過境美國與巴拿馬。和陳水扁相比,單純、自然是此行最大的變化,人員與行程都相對精簡。過去“元首”出訪,附掛許多不相干的目的,往往配菜變主角,甚至拖垮了“外交”工作的本體,傷害“國家”利益。 

  社論指出,馬英九決心不再重蹈覆轍,並且努力修補昔日的過錯。將出訪回歸單純的“外交”功能,以鞏固“邦交”為最重要的任務,不藉過境美國大搞個人造勢,不在過境地點、天數或禮遇上向美國討恩惠,也不再將過境大張旗鼓政治化。既然一切趨於單純,台美的協商事項和心理負擔都減少許多,雙方終於能從過去“喬”來“喬”去,“喬”到待遇愈來愈差、情緒愈來愈糟的噩夢中脫身。

  行前馬英九表示,“活路外交”是要維護“中華民國”權益、鞏固“邦交”、恢復與無“邦交”國家間的高層互信,逐漸回轉八年來外界對台灣的不信任。整體基調上,“活路外交”與“兩岸和解”是一體兩面,都是力圖讓兩岸從零和式的殊死戰走向和平共存、彼此體諒、相互尊重。

  社論說,初步看來,中共對馬英九已有善意回應,幾個曾經揚言要倒向中共的“邦交國”,最近都沒得到中共的搭理。看來中共多少也理解到,在國際空間對台灣趕盡殺絕的策略,宛如一刀兩刃,即使勝利,也會付出極深刻的代價,不見得有利於自己想要達成的統一目標。

  然而,活路不能光依靠對手的施捨,不只是因為善意可能轉瞬即逝,也因為如果本身沒有足夠的實力,將不會有足夠的膽識來面對未來任何變局,乃至作出任何決定。台灣不可能將命運毫無保留地交在別人手上,何況還是一個長期敵對的對手。很多人以為兩岸關係和緩就能解決“外交”困境,這實在太過天真了。固然,兩岸關係與台灣的“外交”處境息息相關,但沒有任何籌碼的台灣,又有什麼條件交換到足夠的讓步與善意?

  社論表示,因此,“活路外交”應該不只是向中國大陸找活路,更要向全世界找活路。雖然中國近年來迅速崛起,政經地位日益重要,台灣的“外交”不能再光靠撒錢來護盤,但台灣也不必因此妄自菲薄或悲觀氣餒,我們必須在新時代中,認識自己的價值,並且加強發揮。

  對國際社會來說,台灣除了在科技、經濟成就、戰略地位外,還有一項被忽略、但很深刻也很重要的價值──文明。在華人社會裡,台灣是迄今最民主自由、最活潑多元、最包容開放、最能融合東西自成人文特色的一塊土地。談參與聯合國,各國多半興味索然,但雲門舞集不管到哪裡演出,都會造成轟動。文化是台灣最珍貴的價值,可惜一直未受到足夠重視與支持,“活路外交”如果想為台灣爭取更多國際認同,就應該對鼓勵文化發展、協助參與國際文化活動,投注更多資源與心力。 

   很明顯地,傳統的國際法理念與現行國際政治運作,對台灣的存在是不友善的,目前也缺乏為台灣重新思考參與模式的誘因。台灣如果一直在這個法律架構裡和中共硬碰硬,會嚴重耗損“國力”,收穫也相對有限。比較好的策略,是在法律架構裡和中共維持某種和解,同時豐富對外關係的內涵,綿密累積與國際社會的互動。 

  在參與國際組織活動上,過去幾年焦點幾乎全放在聯合國和世衛組織上,我們每年為衝撞不可能打開的聯合國大門而花費大量資源,在世界衛生組織大會外搖旗吶喊也只能搏自家版面,其實國際社會很大、很多元,許多不具政治色彩的NGO中有很多活動,台灣可以作出貢獻的,不必先挑最難的叩關。此外,要加強與國際社會的交流,台灣也必須營造一個對外國人更友善的環境,現行許多法規都必須大幅鬆綁。而加強外語能力,培養年輕世代的國際競爭力,更是當務之急。

  社論最後指出,台灣要突破孤立困境,必須從下而上、從民到官,這樣才能為“外交”找到源源不絕的活路。寄望馬英九的“活路外交”,更展現出更多的活力與內涵。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