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奧運開幕式上的“缶”是個什麼東西?(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10 12:22:13  


  缶本是用來裝酒的瓦器,敲打起來就算是音樂了。戰國時候,秦王和趙王在澠池地方喝酒,秦王為了助酒興,要趙王擊缶,懾於強秦,趙王無奈只得不情願地敲了一下缶,但秦王自己竟不敲,趙王的大臣藺相如看不過去,一定要求秦王敲,不敲他就拼命,秦王沒辦法,只好也敲了一下。

  原文: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趙王鼓瑟。秦禦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奏盆鮓秦王,以相娛樂。”【集解】:風俗通義曰:“缶者,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歌也。”【索隱】:鮓音缶。【正義】:鮓音瓶。秦王怒,不許。於是相如前進鮓,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鮓。相如曰:“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正義】:濺音贊。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於是秦王不懌,為一擊鮓。相如顧召趙禦史書曰“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鮓”。


  可這張藝謀擊的是那門子缶啊?我承認,擊缶部分“聲光電”效果是很有感染力的,千人整齊有節奏的表演是很能唬住一幫對中國文化不是太懂的外國友人的。但我看了擊缶表演的道具,不禁啞然失笑。這難道就是古代文明傳承中的“缶”嘛?整一個現代聲光電鑼鼓。

  擊缶而歌,確實是我們古代先人曾有過的音樂演奏形式。《詩經·陳風》中就有“坎其擊缶”的記載,歷史悠久,考證起來可以遠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夏、商時代。“缶”是什麼。“缶”起初為先民們裝食物、飲料的器皿,後發展為打擊樂器。後來“擊缶”演變為擊“缻”。缻是盆盂一類的瓦器,很像個小碗。可見,“缶”是一種比較大衆化的、較低級的陶瓦樂器。

  據《墨子·三辯》中記載:“昔諸侯倦於聽治,息於鐘鼓之樂,士大夫倦於聽治,息於竽瑟之樂,農夫春耕夏耘,秋殮冬藏,息於缻缶之樂。”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禮樂的選用在當時是有很森嚴的等級制度,“擊缶”則只是處於社會最底層的農民的娛樂,諸侯貴族是要聽鐘鼓之樂,而士大夫階層選擇的是竽瑟之樂。

  竽瑟也是我國最早的彈弦樂器之一。濫竽充數的成句故事大家都聽過吧,東郭先生吹的那樂器就是竽。古瑟由整塊木料雕鑿而成,長方形,一張有20多根絲弦,分三組,是一種比較複雜的稍大型樂器。《詩經·小雅》有“琴瑟擊鼓,以禦田祖,以祈甘雨”的記載。這是見於古籍最早的記載,說明瑟也至少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同時還說明“鼓瑟”用於祭祀等莊嚴肅穆的活動。

  又《周易·離》九三爻辭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耄之嗟,凶。”意思是說,在太陽西沉時,不叩擊瓦器而歌唱那就是垂暮老人的嗟嘆。意思是在老人臨死之前,不鼓缶而歌是不吉利的,鼓缶唱歌是安撫老人的禮儀行為。這裡的“鼓缶”是喪禮的內容,“鼓”只是一個動詞,“缶”是樂器。可見“鼓盆·擊缶”先是社會最底層的農民的娛樂內容,後演變為喪禮習俗的禮樂。如《莊子·至樂》中載:“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妻子死了,莊子認為人死後不應該悲傷,應該高興地送其走,於是鼓盆而歌。

  戰國時期,在有名的澠池大會上,秦王喝到興頭上強迫趙王為其彈瑟,並命史官記錄下來以辱趙王,藺相如遂以血濺五步逼秦王擊缶以相娛樂,相應的使秦王的身份更降一級,以回擊趙王鼓瑟之辱。可見這個“擊缶”並不是很有臉面的事情。


    相關專題: 2008年第29届(北京)奧運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