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技術總監揭秘:巨球怎麼升的畫卷怎麼轉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09 10:31:49  


 

  疑問四:巨球是怎麼升上去的?

  開幕式最後的巨型球是整個儀式的亮點。說起這個球,溫慶林的解密讓人吃驚,原來“球”根本不是“球”,它是用特制鋼絲連接成的環,或者說是一個巨型燈籠比較合適。

  “這個球我們叫它‘九環球’。它總共有9個鋼環,環與環之間其實是細網狀的特質鋼絲相連。在地上的時候它就是一串鋼絲串起的環,只有拉到空中完全展開了,它才是個球。球體直徑18米,空間從上到下分為5個層次。”

  侯軍祥表示,這個鋼絲球其實不是最難做的,難就難在怎麼把地面上的載重物迅速移開。

  “地下只有3米的空間,上面有50噸的荷載。要在不到8分鐘的時間裡全部撤掉,是難度最大之處。在這個17米的基坑裡,不能用機器只能用人手,大約100個工作人員把上面的道具蓋上,設計成10塊拆開。然後要保證以每秒鐘0.5米的速度,讓‘球’體從基坑-6米處升上來,總行程30米,在1分鐘內升到位。”

  侯軍祥說:“九環球能在最後環節感動全世界,將地球是我們的家這個信念傳遞給世界上每一個人,讓世界變成一個大家庭,應該說背後的技術手段和最後達到的效果是空前的、是完美的。不枉所有工作人員花了3年的時間完成。”

  溫慶林說,在開幕式上升起的這個巨球是歷次彩排和演練中最成功的一次,絕大部分工作人員在看到效果如此成功後都激動地哭了。

  千人擊缶揭秘

  表演千人擊缶的全是士兵

  《荊軻刺秦王》中,千人擊缶的震撼場面讓億萬人記憶猶新,在昨晚的開幕式中,張藝謀將擊缶的創意用到了開場節目中,一場氣勢磅礴,美輪美奐的2008人的擊缶表演讓全世界為之傾倒。

  據介紹,《千人擊缶》的參演者都是來自北京軍區以及武警總隊的表演團體,“當初挑選這些人,也是千挑萬選出來的。”對於被選中者來說,他們都認為是很神聖的,“能够參加開幕式演出,一輩子也就這麼一次,再苦再難,我們也不在乎,”一位武警士官對記者說。

  在表演中,戰士們輕撫缶面、揚臂吟誦“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時,2008只胳膊同時抬起,無論從哪個角度拍攝都在一個水平綫上。一位戰士說,光是這個動作就練了很久,有些甚至沿著戰士們揚臂的位置,拉起繩子,統一抬起的高度和角度。

  在開演前的20分鐘裡,戰士們就用半蹲姿勢,在鳥巢中心保持紋絲不動。在7月16日第一次彩排中,一個戰士站立等候時暈倒了,但他并沒有下場,靠著缶休息了一會後,當節目開始時,他又刷地站了起來,像標杆一樣繼續挺立在鳥巢中間。
  太極方陣揭秘

  太極武師均為“少林弟子”

  一場2008名太極武師合演的太極拳,昨日將開幕式文藝匯演推向了高潮,這2008名表演太極的藝人可都是少林武師,平日練習的功夫都是地地道道的少林拳!“少林弟子”如何將太極拳演繹得行雲流水,記者專訪了他們所屬的河南民營武校——塔溝武校的校長劉海科。 

  “我們的武師是踩高蹺勾住了張藝謀”,據介紹,4年前,當時張藝謀正籌備雅典奧運會的閉幕式中國環節的表演,當時的導演組設想了一個28人踩高蹺的表演形式。劉海科立馬托人聯系當時的導演組報名參加,一面制作好幾十副高蹺,日夜操練。劉海科從全校2萬多弟子中選出30多位武師學踩高蹺,每天給這些武師一人背上20公斤的磚頭,來到附近的山丘上,踩著高蹺走山路。1個月後,張藝謀當場拍板,“這就是我要的感覺”。 

  說起塔溝武校,不能不讓人稱奇:這是一所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武術學校,在校學生24000人;這是一所培養出最多武術世界冠軍的民辦學校,在世界杯、世界錦標賽、亞運會等比賽中奪得過131次世界冠軍;這是一所保持春晚最高紀錄的學校,連續6年在春晚節目中有出色表演。

  2007年,為了讓北京奧運會導演組看中,劉海科將學校裡的500個教練組織起來,集體學習太極拳,然後再一個人教5-6個挑選出來的學員練習太極基礎。2007年底,張藝謀要求用錄像的形式讓每個隊員在鏡頭前練一套太極拳,然後再送到北京供他挑選。塔溝武校請了3組電視台攝像師,連續拍了6天,將3000個武師單獨練習的帶子送到了北京,最後選定2000多人。

  “這是獨一無二的太極招式,因為這套拳法裡,糅合了不少少林派、八卦門、形意拳的動作。”劉海科昨對記者說。原來若以傳統太極來演繹,整套動作過於緩慢,讓觀衆提不起精神。導演組的舞蹈和造型師要求加入帶勁一點的動作,昨日表演中2008名武師齊聲呐喊,擊掌跺地和旋轉翻騰,就是典型的少林南拳的動作。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2008年第29届(北京)奧運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