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南都:理性看待奧運經濟 評估要落到事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03 11:12:28  


  中評社香港8月3日電/國家主席胡錦濤8月1日接受外國媒體集體採訪,集中闡述對北京奧運會的理解和期待,鮮明地表達我國在奧運上的原則立場。其中,在回答奧運與經濟的關係時,胡錦濤認為,盡管籌辦奧運會有力推動了北京的經濟社會發展,但由於北京的經濟總量只占全國很小部分,因此奧運會對全國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不宜估計過高。

  《南方都市報》今日刊發社論說,這是中央高層第一次就奧運經濟“有限論”公開表態,並明確支持此種觀點。

  社論說,從成功申辦奧運主辦權的這些年來,奧運經濟的說法不斷膨脹,它被不間斷地演繹,甚至籠罩著對經濟基本面的主流判斷。顯然,奧運經濟有著模糊的內涵與外延,流變不居,經濟學家也不能清晰描述它的特徵與規律。但即便這樣,奧運經濟依然顯現出強烈的擴張意味,構成一套看起來很強大的話語體系,並為投資、產業、股市乃至房地產業等領域的奧運行情提供依據。

  數年來,唱響奧運經濟約等於正面提倡奧運精神,隨即,舉國辦奧運演化為全民投入奧運經濟。不止在北京,在遠離京城的區域經濟板塊上,奧運經濟也成為最頻繁的詞匯被一再使用,以誇張的姿態受到大規模推介。仿佛奧運經濟已經成為一種可靠的盈利模式,似乎只要接受它,經濟增長與利潤獲取就會自動到來。如此,奧運經濟成了奧運經濟主義,被強調成比其他任何經濟因素都重要。

  社論指,令人困惑的是,中國的經濟學家要麼說不透這個問題,要麼說得雲山霧罩,讓一般民衆莫辨其詳。奧運經濟主義中隱藏著太多說不清的成分,共同的表現就是焦慮:人們期待經濟隨著奧運的舉辦而大起,也擔憂經濟因奧運的閉幕而大落,無論如何,這種期待與焦慮都對實體經濟並無裨益。回到現實中來,對照民衆所遭遇的經濟環境,中國作為龐大經濟體的面貌並未因奧運驟然改變,尤其是今年以來,國際經濟環境驟變,令中國經濟經受嚴峻挑戰和重大考驗,如今,國家主席實事求是,把對奧運經濟的過度期待拉回常識。

  評估奧運經濟要落到事實,而不是在意義層面上恣意發揮、凌空虛蹈。據國家統計局調查,在過去的五年間,奧運因素共拉動北京GDP增加1055億元,即使平均每年達到200億元左右,也僅僅占萬億GDP總量的很少部分。要申明的是,反對奧運經濟主義並非全盤否定奧運確實的經濟效力,而是反對用它來統領所有其他經濟活動。很簡單,奧運經濟這一命題不具備統領的實力,沉溺其間有害無益,要盡早走出這一誤區。

  社評認為,在民間的感知中,奧運經濟遮蔽不了那些更緊迫的經濟難題,而在CPI持續壓迫民生的背景下,對它的過渡闡釋更顯得矯情。正像胡錦濤主席同時論及的,今年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經受了重大考驗,但也還面臨挑戰和困難。這是中國的領導人早在年初就已經預判到的局勢。考慮到當前國際環境中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增多,中國所應當保持的冷靜,所必須推進的努力,胡錦濤主席也一併向各國媒體做了介紹,即“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此前,國家領導人頻繁赴沿海各省調研,即已是在這一思路之下為中國下一步的經濟運行進行準備。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