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油價漲跌打游擊戰,恐引爆另一波民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8-02 09:12:38  


  中評社香港8月2日電/台灣中油公司昨日下午宣布八月二日零時起島內汽油應漲五毛,柴油應漲六毛,但基於苦民所苦,全數由中油吸收。“經濟部”亦同時宣布油價調整機制由每月改為每周一次,換言之,未來油價每周變動一次,避免與市場價格差距太大。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登社論說,對於油價暫時凍漲,或許短期內全民皆大歡喜,但我們憂慮的是未來每周變動的油價機制可以維持多久?如果新政府的油價政策是打游擊戰,缺乏一貫性,恐將引發更多的紛擾。

  島內油價的漲跌,向來是政治問題,不是簡單的公式可以解決。面對油價調漲所引發的民怨,馬英九上任之初與媒體茶敘時頗有信心地指出,漲價一定會挨罵,但該做的還是要做,政府應提出完整配套措施減少衝擊,但長痛不如短痛,不做可能更痛苦。“行政院長”劉兆玄在五月廿八日宣布第一次調漲油價時強調,該做就做,不因民怨而縮手。這些話言猶在耳,如今,新的油價公式只實施二個月就因為民怨而喊停,“行政院”等於是自打嘴巴。 

  這次油價的調漲引發外界批評,最主要因為國際油價自七月十一日歷史高點一四七美元逐步下滑,七月下半月滑落到一二六美元,多數民眾只記得國際油價下跌了,卻忘了上半月是上漲的。若依每月的油價公式計算,八月的島內油價應上漲,卻與民眾的感受與期望不同。七月上旬“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曾對外表示,油價未來按月調整,國際油價上漲,必須跟著漲,如果國際油價下跌,亦很快會調降。不料,這次國際油價的走勢讓按月調整公式的缺點很快暴露出來。 

  社論指出,其實,按月調整的油價公式有二項缺點,其中,最大的缺點就是時間太長,無法立即反映國際油價,因此就容易出現時間落差,當國際油價走跌時,當然亦無法立即反映出來。 

  其次,新政府先前言之鑿鑿要尊重市場機制,既然選定按月調整的公式,就要先評估其利弊得失,當然也要禁得起民眾的責難與檢驗。 

  為了避免下次再發生這種落後反映的矛盾現象,“經濟部”宣布島內油價八月九日起將由每月改為每周調整一次,如此可以較迅速反映國際市場價格,當國際油價下跌時可以較快調降,比較不會出現目前的困局,但如果國際油價上漲時也同時很快就得反映,新政府最好要先有心理準備。

  社論指出,這次島內油價的調整在“行政院”院會中曾引發激烈的爭議,有一派主張市場機制好不容易建立起來,不宜輕言廢止;另一派則認為執政黨應苦民所苦,因而主張凍漲。 

  國民黨秘書長吳敦義甚至公開放砲,批評“行政院”的技術官僚不懂民間疾苦,因此“行政院”最後決定由中油自行吸收漲幅。但是,開了此一先例,“行政院”未來將動輒得咎,未來如果國際油價再度高漲,島內油價不得不反映時,“行政院”如何平息民怨? 

  社論說,平心而論,油價的浮動機制在民進黨時代就曾實施過,先是每周調一次,接著改為每月調整一次,最後到了“總統”大選前乾脆凍漲。新政府主張油價的漲跌應依市場機制,當初有多位學者建議應採每周浮動機制較佳,遺憾的是,“行政院”一開始就沒有選擇每周浮動機制,結果落到像目前父子騎驢的窘境。

  對於老百姓而言,如果油價可以永遠不漲,那當然再好不過,可惜台灣並非產油國,這樣的夢想永遠不可能實現。即使是產油國如印尼,長期對國內油價實施補貼,結果財政入不敷出到了難以維持的地步,今年五月一口氣把油價調漲三成,結果引發當地民眾暴動。除印尼之外,歐洲許多國家如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的漁民也因為油價高漲而無法出海捕魚,走上街頭抗爭。 

  從其他國家的例子可以發現,即使是產油國如印尼,也無力長期補貼國內的油價,等到財政無力負擔時被迫一次反映,反而引發更大的社會問題。社論認為,民進黨時代,島內油價漲跌向來是看上意決定,最後為了討好老百姓則是凍漲,國民黨重新執政,多數是財經老將,按理不應出太多紕漏,這次油價的短期凍漲,或許暫時疏解了朝野“立委”壓力,但若油價長期還是看漲,恐怕將會是蓄積另一波民怨的引爆點。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