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晚:兩岸政策 馬應走出李登輝陰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29 15:17:56  


  中評社香港7月29日電/臺灣聯合晚報今天特稿指出,卸任8年的李登輝,對臺灣政治繼續保持高度關心,精神可嘉,但一舉手、一投足,卻仍能左右政局,對民主政治不算健康,兩岸政策多年來在李登輝手上,風裡來、浪裡去,直到今天,似乎還是沒有辦法完全擺脫這個本該屬於上世紀的陰霾。

  特稿說,從1996年的“戒急用忍”,到1999年的“兩國論”,李登輝主導的對中政策,對台灣內部影響深遠,雖然經濟上,台商偷跑的偷跑,闖關的闖關,但至少在政治上,上述兩項內涵,近十年來,藍綠政界都受感染,甚且從政界,遍及到民間。這也是為什麼馬英九今天欲全面翻轉,即使得到絕大多數人支持,仍得在意李登輝等深綠陣營的拉扯力量。

  李登輝在2000年後,離開國民黨,卻藉由台聯,穩住自己的影響力,當時他把自己塑造成“台獨教主”,以區隔初期執政,往中間靠攏,對中態度轉趨開放的民進黨。某種程度,也對民進黨形成一種箝制,民進黨相當害怕自己深綠的基礎,會流向李登輝,事實證明也是如此,民進黨的根基,因台聯大受影響。

  民進黨執政中、後期開始,在兩岸關係上始終沒有斬獲,陳水扁於是改弦易轍,顧本為先,重新拉回台獨深綠自己經營,台聯黨的市場馬上受到排擠,影響力大減,李登輝此時也和台聯漸行漸遠,而且還隱隱轉為兩岸的開放派,對陳水扁的經濟政策多所批評。他當年的“兩國論”、戒急用忍,反成了民進黨的招牌。

  文章續指出,如今馬英九上台,開放腳步飛快,李登輝又看不下去,準備大肆批評,顯然仍未忘情自己的影響力。至於李賴關係決裂,則只是插曲,就在李登輝連帶要和賴幸媛切割之前,賴幸媛其實自己早和李登輝先行切割,因為她受李登輝栽培多年,不可能不清楚李登輝的個性,李登輝的“使命感”太強,“控制慾”太強,連扁、馬都未必完全抗拒得了,她一個主委能反抗什麼,唯今之計,就是在被別人拋棄之前,先拋棄他人,或許還能安然保官。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