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社評:必須重視國際熱錢湧入 密切監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31 00:28:52  


大量熱錢的湧入讓中國潛藏著嚴重的威脅。(中新社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7月31日電(評論員 張沐)在中國,大量熱錢的湧入已經潛藏著嚴重的威脅,有人將其形容為:懸在2008年中國經濟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劍。該問題越來越引起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國務院為此召集財政部、發改委、央行等主要負責人,就熱錢的監管進行專題討論研究。周小川強調,央行正在密切監測流入中國的國際資本。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胡曉煉指出,今年以來,中國防範國際短期投機資本的衝擊,保持國家經濟金融安全面臨更大挑戰,在外匯管理工作中應加強對跨境資本流入和流出監管。他表示,今年外匯管理工作將把重點放在嚴格外匯資金收結匯管理,加大跨境資金流動的外匯檢查力度等方面,並將會同相關部委嚴厲打擊地下錢莊、非法買賣外匯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監測預警。

  近年來,中國的外匯儲備高增長已經遠遠偏離了外貿和外商直接投資的基本走勢。據來自央行的數據——截止4月末,中國外匯儲備增長2284億美元,相當於2006年全年的儲備增量;其中僅4月份外匯儲備增長便達744.6億美元,創單月外匯儲備增長歷史新高。而4月貿易順差和單月外商直接投資合計增長只有242.8億美元,“不可解釋性外匯流入”則高達501.8億美元。據估算,去年境外投機性資金流入約為5600多億美元,達到了2006年流入量的4倍。而今年,熱錢將加速進入,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邁克爾·佩蒂斯(Michael Pettis)測算,今年前4月實際流入中國的熱錢可能達3700億美元。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則指出,預計到今年和明年底,國內熱錢的規模可能突破6500億美元和8000億美元。但由於美元持續貶值造成國際市場的不確定,熱錢很可能隨時撤逃。
 
  “熱錢”又稱“國際游資”,是國際上合法或非法的過剩資本,它們通過各種渠道在國際上迅速流動,給各國經濟帶來衝擊。二十世紀80年代的墨西哥金融危機、90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都有這種“熱錢”的推波助瀾。鐘偉強調,“熱錢”流入的巨大規模等問題已經影響中國中短期的金融形勢,如果不能及時進行政策調整,那麽危機性的市場強制調整也許會在三年內發生。他指出,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前的1996年底,注入東亞的“熱錢”約為5600億美元,而到1998年底金融危機爆發後流出東亞的“熱錢”約為8000億美元,這給東亞帶來非常慘痛的損失。鐘偉認為,目前中國承受的“熱錢”流入規模已超出亞洲金融危機前整個東亞所承受的規模,因此,必須意識到資本流動逆轉給中國經濟帶來的風險。
 
  今年初,人民幣兌美元“破七”後,香港居民開始以“螞蟻搬家”的方式向內地商業銀行轉移手中多種貨幣,大量港資企業、外資企業更利用其在珠三角設有分支機構之便,將人民幣資金存入內地商業銀行。深圳發展銀行第一季度由於利差增大、人民幣存款劇增產生的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幅達到90%。深圳海關近年查處到用小型船運外幣現金入境的案件,發案頻率越來越高。去年,深圳海關抽查發現的超帶人民幣個案逾2000例,而今年僅一季度發現的個案便高達1000宗。

  為進一步加強監控流入國內的投機資本,國家外匯管理局要求上海、江蘇、廣東、浙江、北京、深圳五地的銀行按月提供非居民個人和機構的人民幣帳戶數據,具體涉及港澳人民幣存款、人民幣貸款提款賬戶、QFII人民幣賬戶等八類賬戶。此外,總部在京的全國性中資外匯指定銀行要在月後15個工作日內將匯總數據直接報送國家外匯局;其他銀行(含外資銀行)則應於月後10個工作日內匯總並報送至當地外匯分局,後者再於月後15個工作日內報送至國家外匯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