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5日電/新京報今日刊登社論說,奧運的腳步近了,因奧運而生的“變”與“不便”開始上演。北京的奧運之變,謂之舉世矚目,似不為過。然而,正如昨日新華社報道所說,施工暫停、車輛限行、錯峰上班、車票實名等又讓人們有些愛恨交織。毋庸諱言,為了實現對奧運大家庭的承諾,奧運之變所帶來的不便難以避免,相信絕大多數民眾都能理性對待。
但人們同時也可以看到,北京也正努力用特別的城市公共服務,贏得肯定和認同。圍繞公共交通、環境保護、古都風貌、國際化等多個層面,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在服務奧運的同時,也在努力便民惠民。
社論指出,每一個方面的變化,我們都會有欣喜,也有思考,值得思考的是這些“變”如何能持久地成為市民之“便”。前些日子,不少有車族感到單雙號限行的不便,但並未因此打亂城市運行的步伐。這是因為,政府著力建設快速公共交通系統,快速軌道交通(地鐵)和快速公交得到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正在改變北京的城市運行方式。而人們感到不便,恰恰在於過去公共交通不够發達導致小汽車依賴。不斷完善城市規劃,改進交通設計,我們的思考要超越奧運。如何發展快速公交系統,不只是奧運一時之需,更是從能源、環境出發的戰略思考。
老北京們也開辦了家庭旅館“奧運人家”來迎接奧運遊客。老街坊們不再擔心拆字上墻,而是安心修繕好自家的宅院,還能用於經營補貼家用。這是北京“舊房改造”的新思路,在保護文化、改善民生的同時,也讓本地居民分享了奧運商機。1992年巴塞羅那為舉辦奧運,精心修繕、修復了古城,獲得了全世界的嘉許。今天,世界也期待著奧運讓老北京煥發生機,獲得更持久更全面的保護。
社論表示,古老的北京也在加速國際化,我們希望能從中獲得靈感,持續增強“軟實力”。這些日子,媒體在討論豆汁或是夫妻肺片的標准譯名。其實,中餐的國際化關鍵不在譯名。例如日本壽司的英文,就按照日文發音拼寫為sushi,西方人也能理解。我們需要思考的,更是如何在用國際化的方式推介餐飲、服飾、工藝等中國文化之時,更加彰顯文化自覺,更加讓社會和民眾共同受益。1964年東京奧運會和1988年漢城奧運會,讓日本壽司和韓式泡菜走向了世界。舉辦奧運會作為一種國家行為,精明的日韓商人在增加國家軟實力的同時,也在世界各地開設的餐廳中獲益頗豐。那麽,北京奧運會呢?
奧運會,作為一種全球化的符號,要求各國政府秉持自由、開放的理念,為國民、為世界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公共交通的發展、文化遺產的保護、國際化水平的提升,這些公共服務都是“國際化大都市”不可或缺的要素,都因奧運而大大加速。加速之後,人們希望看到公共服務機制的螺旋式上升。
社論說,當然,我們目前的城市管理還存在有待改進之處。例如從公共政策的決策程序上說,人們對比地鐵綫的2元和機場綫25元的票價,希望管理方在成本核算之外,也從地鐵作為公益性公共服務的角度,向民眾說明。從具體的管理技術來說,例如成片草坪、花壇十分養眼,但同時可否多種些符合北京氣候條件的樹木?
在奧運前的最後日子里,在臨戰狀態的籌備中,城市管理者承諾做到“少擾民”。而要讓公眾真正理解這份良苦用心,需要城市管理者更用心,在更多具體細節上,細心細心再細心。一句話,不分中外、貧富和城鄉,設身處地從公眾角度出發,精心考慮,誠心服務,展示出公共服務供給制度化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