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明報:廣東邁向第二次創業 香港準備好了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23 10:35:21  


  中評社香港7月23日電/香港《明報》今日刊發社評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到任現職約8個月之後,首次會見香港傳媒高層並座談,透露廣東經濟轉型的大政方針已經確定,並希望香港擔負重要角色。廣東要重新出發,對於香港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如果香港善用優勢,不但可以協助廣東創出新台階,也可以藉此再登高峰,達致互利雙贏的結果。

  改革開放30年 粵已非吳下阿蒙

  過去30年,廣東是全國改革開放的先鋒,在內地的現代化建設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廣東將著力邁向的新階段,目標是打造成為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現代服務區域中心。廣東過去取得的成就,與香港分不開,改革開放30年之後,廣東要上新台階,汪洋表示還要借重香港。

  社評指出,現在珠三角數以萬計港商面臨困境,部分從事勞動密集、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港商仍然抱持僥倖之想,寄望政策轉變,使他們得以繼續營運。不過,從昨日汪洋透露廣東今後5年,將會用400億元人民幣,來扶持企業轉移,包括降低轉移到粵東、粵西的電費,以抵消較高昂的交通運費。可以說,廣東產業升級、更新換代的決心,不會改變了,港商要積極調整適應,才可以生存和發展。

  廣東未來要著力發展的服務業,現在是香港的強項。相對於廣東,香港在服務業的硬件建設和人才、管理等軟件配套設施方面,明顯居於領先位置,情況就等於30年前廣東從加工業做起,當時香港的資金、技術、管理和人才,全面投入和配合廣東的發展,廣東因此成功了,香港也從中得到極大利益。

  現在的廣東已非吳下阿蒙,30年來累積了一定資金,技術管理和人才方面也不是一張白紙,粵港的主客關係絕非30年前那麼懸殊,因此出現了汪洋主政廣東之前,粵港合作有所謂誰當龍頭的爭議,原因是廣東有錢了,底氣不可同日而語,適逢數年前香港經濟衰退,此消彼長之下,與香港的合作,廣東不甘再沿用“前店後廠”的模式。中央行將宣布的CEPA補充協議,主要涉及服務業範疇,協議固然開拓了本港服務業的發展空間,也符合廣東產業調整的戰略部署,然則粵港在這方面如何分工、如何各自定位、如何良性競爭、如何相輔相成,相信還會有一段摸索的過程。

  社評指出,汪洋會見香港傳媒高層時,只是指出了粵港合作的大原則、大方向,至於具體在哪些領域合作,則是前一日深圳市長許宗衡與同一批香港傳媒高層座談時,明確地點出來了。當時許宗衡說到深圳處於經濟社會轉型期的痛苦階段,深圳會抓住CEPA補充協議的契機,通過深化與香港的合作,促進轉型順利完成。許宗衡當時提到深港合作有5個重要議題,分別是金融合作、創新圈建設、高端服務業合作、重大跨境基礎建設合作和河套地區開發。其中有關金融合作的議題,許宗衡提得相當具體。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