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政務退二線 “國家”大政馬仍應上一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22 08:11:03  


  中評社香港7月22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社論說,本報民意中心調查顯示,馬英九就任兩個月,施政滿意度跌到卅六%,可能是他從政以來的歷史新低。此一調查也發現,國民黨“立委”、劉兆玄“院長”以及行政團隊的表現,民意評價更低,但是民眾對於馬政府未來施政,仍有超過五成五的人具有信心,也有半數以上的民眾對於馬政府經營兩岸關係的做法感到滿意,還有接近半數的民眾不以為馬英九現在應該繼續下鄉進行long stay,超過贊成者七個百分點。最耐人尋味的是,只有三成的人贊成馬英九在“國防外交”以外的問題上站在二線;對交由“行政院”負責不表贊成的民眾,則接近四成。此問題充分反映了台灣在民主政治進程上,可能還有需要反思的觀念。 

  馬英九就任後表示,依據“憲法”“國防外交”是“總統”職權;其他問題,“總統”站在二線,而由“行政院院長”負責;這是“總統”對於“憲法”上“總統”職權功能的理解。現在表示不贊成的人多過贊成的人,依正常判斷,當然不會是因一般民眾並不同意“總統”的“憲法”認知。這個題目,不是在問民眾該不該修改“憲法”,如果民眾既不以為“總統”的“憲法”認識錯誤,又不贊成“總統”尊重“憲法”守在二線,其中究竟代表了什麼涵意?

  社論說,不久之前,我們也曾表達看法,所謂退居二線,是個應該釐清的概念。“總統”退居二線是要謹守“憲法”上的權力分寸,但也不是說“總統”就對應由“行政院”團隊負責之事,漠不關心;退居二線的“總統”還是應該疾民之苦,在“國家”處境陷入困局的時候站出來振作民心士氣,在順遂平穩的時候知道要居安思危。不論是什麼時候,“總統”都該站在穩定大局的高度,以“國家元首”的身分指出整體發展的總目標與大方向,成為政治局面穩定的力量。在實質政務上退居二線的“總統”,仍該是在各種公開場合站上一線凝聚民氣的“國家元首”。 

  社論表示,我們也必須指陳,馬英九正確地理解到“憲法”上“總統”與“行政院”的權限有其分工之處,不能只因為他是全民選出的“總統”,就將“憲法”的規定拋諸腦後,靠著選票的加持,侵奪並不屬於他的權力。這是習法出身的馬英九的法治堅持,卻反而可能是“總統”選民忽略的地方。說得直白一些,“總統”的選民經過思考之後,不該會去支持“總統”不守法治,不守“憲法”,去接不該由他掌握的權力,去做不該由他做的決定。“憲法”,不但告訴人們“總統”怎麼選,也告訴“總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總統”,應該按照“憲法”行事;民主政治不該是選出“總統”,就把“憲法”擺在一邊。 

  社論指出,民主政治由人民選擇領袖,有兩項可能相互衝突的指標,一是他是否有為,一是他是否有守。有為,是有領導魄力與執行能力;有守,則是自我把持,不濫用權力,不貪汙歛財。上選的“國家元首”,當然是既有為,又有守。下下之選,則是不但無能,而且不守分際。有為有守若是不能得兼,是寧取有為呢?還是寧取有守?不堅持民主的封建社會,可能寧取有為;可是台灣已是不許回頭的民主政治,“總統”要就是有為有守,不然也該是無能而有守。最怕是碰到無能而又無守的“總統”,這點台灣不是沒有經驗。

  在民選“總統”之外,“憲法”上確還有位負責領導“內閣”依法行政的“行政院長”。從長遠看,人民選舉領袖,總有選出人氣充足,但才具平庸者的時候。諸葛亮當選,固然很好;但諸葛亮未必參選。當選的若是劉備,依照“憲法”,也還有任命諸葛亮作為專業經理人的機會。劉備懂得尊重諸葛亮,其實極為重要。現在民主政治,面向多元,贏得人民信賴的人氣“總統”,謹守“憲法”分寸,識人善任,尊重專才,要遠比乾綱獨斷,視法治如無物者,值得肯定許多。台灣的民主仍須鞏固,究竟需要那一種“總統”,應該深思。

  不管台灣人想要那一種“總統”,我們已經有了一位任期還有三年十個月的“總統”,也已組成了一支專業行政團隊。台灣人無非想要“總統”解民倒懸,我們也希望“總統”有為有守,“總統”既不該無為而治,更不可為了展現有為,就不守“憲法”分際。不守“憲法”分際的“總統”,再怎麼有為,也非台灣之福,馬英九看到民調結果,必須有所做為,也還是要有所不為。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