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0日電/台灣的前“國安會副秘書長”江春男近日在台灣蘋果日報撰文說,陳水扁下台後,行事低調,從未公開評論時政,保持退休“總統”的應有風度。他對馬英九政府的表現,一定有許多意見,但他越保持緘默,越會贏得“同情和懷念”,只是不曉得他能忍多久。
民進黨內有人出餿主意,希望阿扁重出江湖。這種餿主意代表一種對前途茫然無助的心態,以前經常出現在國民黨,想不到如今也出現在號稱民主進步的政黨,真是太不爭氣了。失去政權之後的民進黨,正處於力量的轉移與分散的時期,不論在價值、路線和人才各方面都面臨斷裂與重建的挑戰。
執政八年的本土政治勢力,“立委”剩不到三十人,縣市長六、七人,蔡英文主席個人的表現令人耳目一新,但整個黨的氣勢低迷,儘管國民黨表現太差,但民進黨卻缺乏論述和監督的能力。
民進黨在主流媒體和公眾輿論上面,迅速被邊緣化。但是黨內對政治路線、執政表現、主張訴求,不論戰略或戰術均未深入檢討。內部派系的整合與互動也未形成新的遊戲規則,整個黨出現碎片化的現象。
文章指出,黨內不少人對馬政府的表現幸災樂禍,聽到輿論對國民黨的批評,就滿懷欣慰。其實,這種心理補償是典型的創傷症候群,無助於民進黨的東山再起。
台灣面對的政治、經濟、兩岸和國際局勢,與民進黨剛上台時大不相同,民進黨必須總結經驗,認清新事實,必須與時俱進,提出新號召,才能重新出發。
文章認為,今天的民進黨和八年前的國民黨情況相似,幸運的是民進黨不只有一個理性專業,具國際觀的新主席,又有新陳代謝和世代接班的黨內共識,這是重新出發的有利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