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7日電/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李春城昨日上午召開會議宣佈,成都市政府新辦公區將對外拍賣,拍賣所得全部捐給地震災區。據悉,李春城已要求所有已搬到新區辦公的政府部門全部搬回原址。
《新京報》今日刊發社評說,在一些地方政府熱衷于“大樓競賽”的背景下,這是令人精神為之一振的好消息。
社評指,前段時間曾有網友發帖稱“成都市政府在地震後三天悄悄地搬入新豪華大樓辦公”,稱這座耗資12億的政府大樓是一座優秀的建築藝術傑作,不僅質量過硬在地震中毫髮無損,而且前衛、大氣、考究。該帖曾引起了網友的激烈討論,質疑當地政府在地震時搬入奢華大樓有些不合時宜。
平心而論,在經歷了“5·12”地震後,在各界的善意提醒和建言下,成都市政府從善如流,及時順應民意,這是政府在意民心向背的正確選擇,也是官員在意百姓冷暖的良心和覺悟之體現。再多的口號與宣言,不如于無聲處的一個具體行動。
從網上看圖,成都市新的行政辦公中心———新益州城市廣場,的確氣勢恢弘,造型現代、流暢,容積率低,視野開闊。辦公中心形如巨蛋,居於正中,其他六個主體建築成拱衛之勢圍繞四周。據悉,它占地約255畝,總投資約12億元,建築面積約37萬平方米。廣場分為辦公區、服務區、綠化景觀設施三部分,辦公區將有高檔次的會議中心、接待中心等。
社評表示,一些地方有鮮明地標特性的政府建築,在某種程度上的確很能展現當地政府的“形象”。但很多時候,大樓體現的形象,卻與一些地方破敗的民房、寒酸的校舍、貧困的孩子,以及民衆教育、醫療、養老和住房保障的缺失形成鮮明的反差。而即使正常規劃手續經過合法的審批,政府也是出于發展城市的好意,但在民生尚未得到有力政府財政支持的情況下,政府大樓的興建仍然會面對不合時宜的拷問。這也是中央屢次對樓堂館所“踩剎車”的原因。
如何建設辦公大樓,什麼樣的規模,什麼時間建設———這不是封閉的政府規劃本身所能解決的問題,它必須一開始就敞開規劃決策的大門,正視和回應公衆的意願,讓公衆知情、表達、參與和監督。成都市決定“將逐步創造條件擇時安排機關整體南遷”,希望能貫穿這樣的科學發展的理念。
社評認為,政府的要義,乃是“有威信之謂,非有大樓之謂”也!可以想象,如果政府在天災降臨之時搬進新大樓,即使它沒有任何程序上的瑕疵,也難免讓人冷漠觀之,難以獲得公衆的認同。成都市政府新大樓的拍賣,是一個嶄新的開端,也是對“以人為本”理念的踐行。
同時,期待成都市政府新的行政辦公中心的拍賣,完全按市場程序操作,既不要採用指定國企參與的形式,也要完全尊重市場規律,把包括土地在內的財產一併計入拍賣底價,避免國有資產流失———因為我們知道,很多地方的政府辦公用地,往往是無償劃撥的。現有12億元37萬平米的造價,也僅僅是建築安裝成本,平均每平米3243元。
社評最後說,我們更希望,成都市拍賣政府新的辦公中心的行為,不只是為了應對救災的一時之急,而應當成為其他地方政府效仿和學習的榜樣;不僅僅是為了應付當前,而應該是一個長久之計,不要單純等時過境遷,即使再蓋一個辦公樓,也需要通過公開的程序獲得公衆認同。這方面,既期待政府官員的自律,更期待一個良好的體制和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