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港澳台三地抗通脹 馬英九最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15 18:34:03  


  中評社香港7月15日電(記者 黃曉南分析報道)刺激經濟、抗脹濟貧,港澳政府都直接派現金,也被認為卓有成效,成功把民怨壓在一定的程度。如此簡單的方法,為什麼馬英九不活學活用,以挽“內閣”民望於水火?

  此番的通脹潮是世界病,60億人同時受苦,同聲一哭,而背後主因就是屢漲不止的油價。因此,任何一個政府,就算強如美國,都不可能獨力把通脹“壓抑”下去,而只能夠以補救的措施,盡量紓緩市民--尤其是基層--的苦況。而最好、最有效、最快速的辦法,當然是把庫房的鈔票直接分發給他們。

  早在4月,澳門政府已動用20億澳元,向每名永久居民發放5000元現金,非永久居民也可獲3000元。全澳50多萬居住人口中,逾9成都可以受惠。措施一出,掌聲不絕,民怨紓解。本月中,民望下滑的香港特首曾蔭權,也有樣學樣,動用逾50億港元,鎖定基層居民派錢,包括向綜緩人士多發一個月援助金、寬免公屋租金一個月等,預料有助挽回民望。

  相比起港澳領導人,馬英九的抗脹濟貧措施是什麼?他只是呼籲台灣人,“節能減排、共度時艱”。這莫說是“實不至”,簡直連“口惠”都沒有了。台灣經濟沉痾不起,人民生活很苦,自殺率高企,快樂指數低迷,馬英九為什麼不派錢給基層?既急人所急,又自救民望,一為神功二為弟子,何樂而不為?

  馬英九非不為也,實不能也。相比起港、澳的鉅額財政盈餘和儲備,馬政府有的也是鉅額,但卻是鉅額赤字和債務。2008年迄今,台灣政府累計負債預算數計逾4兆新台幣,讓每名台灣人平均負債達20萬元。在這情況下,馬英九還要落實競選政綱的“愛台十二建設”,預算要花3兆元。

  左右支絀之下,錢是只有這些許,要不拿來派,要不就投進基建,總要做個抉擇。馬英九不是不知道,把3兆元拿來派錢,可贏得即時的掌聲,讓民望止跌上飆;把錢投進長遠的“十二建設”,卻要繼續捱罵捱怨,做一個弱勢當家。但一個負責任的領導人,就算不看千秋萬載,至少也要看十年八年,不致只注視於前面三數個月。

  因此,馬英九的抉擇是顯而易見的。所以,除了呼籲“共度時艱”之外,在短期,馬英九只可以祈禱拜神,讓全球通脹盡快退潮;中長期而言,他則應堅持繼續為台灣經濟固本培原,搞好基建、鬆綁投資、開拓市場,這些事短期不會見效,長遠卻不可或缺。忍辱負重,馬英九不容易。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