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7月12日電/聯合報今天的一篇稿文章說馬英九政府就任以來,施政不能盡如人意,各方“國師”、“大老”,紛紛提出“內閣”改組的主張,最近一位中箭的,是“新聞局長”史亞平。缺乏島內政治運作與媒體經驗,固然是她的弱點。但馬政府施政欠周延,才是真正的問題核心。
1987年,史亞平從“駐美代表處”秘書開始了外交官生涯,最特別的經歷,是擔任“國安會秘書長”丁懋時機要秘書,在這一段時間裡,台海爆發飛彈危機,史亞平也在第一線經歷了這重要歷史事件。
史亞平絕大部分的經歷,都在外交事務上,對“行政院”其他政務特別是財經事務,歷練非常有限。外界如要以這點來挑剔史亞平說明政策能力不佳,倒也無可厚非。
然而,檢視近來幾項重創“劉內閣”形象的事件,究竟是出於對外溝通不良,亦或是政策本質出問題?以蘇花替代公路案為例,史亞平在第一時間的確左支右絀,尷尬不已,但問題根源在劉兆玄自己公開的發言不周延,不是史亞平的解釋。
馬政府上任不滿百日,就淪為這般狼狽模樣,究竟是美麗的“化妝師”技術不行,還是這張臉長得太醜,連粉都捈不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