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2日電/香港《文匯報》今天發表題為“紓民困抗通脹應雙管齊下”的社評表示,特首曾蔭權昨日探訪獨居老人及沙角村長者中心後強調,政府對長者的支援及資源投放,一定不會減少,希望年底有生果金制度的檢討結果。問及會否盡早推出紓解民困的措施,曾蔭權表示,政府能做到的會盡量做。我們認為,政府幫助市民對抗通脹應雙管齊下,一是要推出更多紓緩對策,除一次性措施外,還應充分估計通脹的長期性,增加一些對抗通脹的長遠措施。二是必須加大力度促進經濟發展,特別是加快十大基建上馬,以紓緩全球經濟放緩和高通脹對本港經濟民生的衝擊。
社評說,有報道稱,政府考慮“加碼”對抗通脹,主要沿用舊思路,包括再次為53萬公屋低收入家庭代繳1個月租金,及再次向62萬綜援戶“出雙糧”,進一步擴大書簿津貼,港鐵的東鐵沿線也設學生半價優惠票,以及向漁民提供休漁期補助金等。而且,與二月草擬預算案的顧慮相同,當局擔心本港經濟會逆轉,因此考慮任何抗通脹手段,傾向採用一次過的派錢措施,以免對政府構成長遠的財政負擔。
社評指出,鑒於此次全球性的通脹不可能在短期內改善,政府“加碼”推出紓困措施,不能僅僅重複2月預算案的老招數,更不能只是停留在傾向採用一次過派錢措施的舊思維,有必要增加對抗通脹的長遠措施。
首先應加快生果金制度的檢討。政府應看到的是,現時生果金已非單純敬老象徵,面對通脹不斷飆升,確有必要增加。政府如不根據這些老人的實際需要調高生果金額,他們中的有些人將在無可奈何下加入綜援行列,對政府財政造成的負擔將更加沉重。當局可以引入入息和資產審查機制,讓那些符合資格的有需要長者領取增加的生果金金額。其次,政府應取消生果金的離港限制,同時配合一套完善的申報及追蹤監測機制。隨著香港人口老化,長者回鄉長期居住的趨勢會越來越多,取消生果金的離港限制,不僅能令長者在家鄉過上更好的生活,而且能減輕人口老化對本港福利、醫療和住房的壓力。
社評認為,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港期間強調“香港十大基建”工程很重要,實際上是提示應加快“十大基建”上馬。“十大基建”中的許多項目已經拖延多年,卻至今連上馬時間表都未有。因此,本港行政、立法機構需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以香港的整體利益為重,使各項目盡快啟動。加快“十大基建”上馬,每年可為香港創造逾1,000億元的增加值,並創造約25萬個額外職位,從而有效幫助市民對抗通脹。紓困措施和“十大基建”雙管齊下,對抗通脹效果更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