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兩岸軍事也應截彎取直 建立互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24 00:09:22  


 
  在民進黨執政時期,陳水扁及台灣軍方都提出過建立兩岸軍事互信的建議。但是,在兩岸毫無政治互信的狀態之下,大陸無法肯定其真僞意圖,亦無法做出正面的回應。然而,大陸也是期盼能夠早日結束兩岸的敵對狀態的。可惜,兩岸自說自話,毫無交集。

  今天,兩岸軍事“截彎取直”、建立互信的時候到了嗎?我們認為已經到了。主要原因在於:

  一,結束兩岸敵對狀態是中共、大陸的一貫主張,而且具有緊迫性。大陸在2004年“517”聲明和2005年4月、5月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親民党領導人會談公報中,均提出了“促進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避免兩岸軍事衝突”的主張。兩岸完全可以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儘快舉行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的談判。

  二,作為執政黨,國民黨早就著手推動建立兩岸軍事互信。2005年5月,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在與胡錦濤總書記的會晤中,就提出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胡錦濤對此也得到了正面回應。連戰稱,軍事互信機制的提法是與國民黨關於“兩岸促進和平協議”的提法配套提出的,極其重要,兩者密不可分。這一要求已經寫進國共五項共識的第二點:“促進終止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建構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的架構,包括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避免兩岸軍事衝突。”

  三,馬英九深知建立兩岸軍事互信的重要性。2006年3月,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在哈佛大學演講時表示,一旦國民黨在2008年大選中勝出,將促成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結束敵對狀態。2006年2月,馬英九訪問英國時也作同樣的表示。今年7月2日,馬英九表示,20多年來兩岸關係演變告訴台灣,中國大陸對台灣既是威脅也是機會,一個聰明、有效率、有遠見的執政者,應將威脅極小化、機會極大化,“就是我們‘國家’重要的目標”。馬英九的話不好聼。但是意思很明確,將威脅極小化、機會極大化,就是要壓抑兩岸軍事對峙的危機。

  四,台灣軍方在馬英九思路的主導下,正在積極地調整路線政策。台灣“國防部長”陳肇敏上任後宣示的防務政策理念,與民進黨主政時有明顯轉變,軍事戰略從“攻勢嚇阻”調整回“守勢防禦”,備戰從“武器決定論”轉向“人員決定論”,並為建立兩岸互信機制做積極準備。陳肇敏在對“立法院”所作的首度業務報告中指出,“國防部”將修訂“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政策綱領草案,並協商“和平協定”,讓台海成為和平、繁榮的區域。台軍方也在報告書中正式宣告,台軍的戰略將轉為“守勢”。即台軍將構建“固若磐石”的“國防力量”,以守勢戰略為指導,達成“台海無戰事、人民安居樂業”的基本目標。

  不久前,我在杭州參加國務院台辦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的研討會時,親自聽到了中國軍事科學院台海研究中心主任王衛星在大會上發言指出,當務之急就是大家關注的如何構建有利於和平發展的新型兩岸軍事關係的問題。由此可知,大陸軍方雖然低調,但是也在關注和研究相關問題。

  如此種種,都透露出了可喜的跡象,兩岸軍事從對峙走向緩和,從緩和走向互信,從互信走向交流,從交流走向合作,未必沒有可能。在兩岸軍事關係已經進入緩和期的時候,如何抓住機遇,加快建立兩岸軍事互信的機制,時機對兩岸來說,都非常重要!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