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面對外界的種種質疑之聲,2007年12月4日,國家林業局發言人依然稱,“不會越位對虎照進行鑒定”。
稱贊網民“火燒紙老虎”
但中國網民們還在堅持不懈地進行“網上鑒定”,可以說,他們成了此次“周老虎事件”最終真相大白的幕後推手。“此次陝西打虎戰的終結,更再次印證了網絡輿論的力量。儘管在處理程序上,有關方面采取了傳統的保密措施,在發布會前滴水不漏。”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在第一時間報道說。
路透社中文網也對此高度贊揚。“無論是網民還是專家學者,一開始就本著實證精神,進行非常細緻的圖像分析、證據查尋、情景模擬等等。事實勝於雄辯這個常識,在這次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驗證。”該網站評論說。
當2008年6月29日,“紙”終於包不住火——陝西省政府新聞辦給“紙老虎”定性後,中國網民的後續質疑仍然沒有終結。民間輿論很快就超越了對於周正龍個人的追究,而指向對他背後乍隱乍現的公權力操縱的質疑,認爲周正龍不過是官僚利益的替罪羊。英國《泰晤士報》注意到當天下午,某門戶網站上就有40萬條評論,該報援引網友的話說“政府的公信力真是令人擔憂”,“如果一個地方政府能幹出這樣的事,人民有權力讓他們儘快離職,幷讓新的人替代”。
而在路透社題爲“民意是怎樣打敗‘周老虎’的?”文章中,作者認爲:“假如周正龍只是拍了一些假照片自娛自樂,或者拿去欺騙官府,但官府本身清正廉潔,明察秋毫,那麽民意就沒有必要如此汹汹。”
揭露官員“虎假虎威”
《金融時報》題爲“官員爲何要保周老虎?”的文章,則揭露了事件背後當地政府官員的利益鏈條。
文章分析認爲:早在“周老虎”出爐之前,“尋找華南虎”已在鎮平縣成爲一個“政治熱點”。“周老虎”的出現,不僅會給當地帶來“項目投入”,更可以讓默默無聞的貧困縣一下子找到“政績”的出口,對於任職期有限的縣級官員來說,這是在眾多同僚的激烈競爭之中,顯示與眾不同的最好媒介——所以難怪,在照片出來不久,縣里已經“沒有時間爭論無聊的真僞問題”,急匆匆把“聞虎嘯”作爲本縣的旅游公關形象用語。
至於陝西林業系統的官員,同樣會從中解讀到諸多“正面”意義。文章稱,曾有林業官員對中國媒體說,“周老虎”的發現,正是陝西自然環境持續好轉、動物保護有利的證明。而未來自然保護區若能如願劃建,由此帶來的就業及職位安排,最先獲益的,亦是林業部門。再進一步分析,林業系統的官員,無論是朱副廳長、孫副廳長,還是旗下的相關官員,其未來的擢升履歷上,“周老虎”無疑會被當作重要政績,寫入自我評價的檔案。如果官員們運氣夠好,能讓此事平安度過,既無令人可惡的互聯網幹擾,也沒有無孔不入的媒體監督——那他們在順利借助“虎威”擢升之後,“周老虎”的真僞,就很難再是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