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28日電/台灣聯合報黑白集今日刊文說,馬英九與國民黨的互動關係,應從整理馬英九與“立法院”國民黨團的關係著手。第一個步驟也許是:考慮請“立院”黨團大黨鞭政策會執行長參加“總統府”每周一的會報,在“五人便當會”加一人。
目前五人便當會的名單是:馬英九、蕭萬長、劉兆玄、王金平、吳伯雄。看起來王金平是代表“立法院”,但“立法院”與“立院”國民黨黨團卻應看成兩回事。
王金平是“立法院院長”,對外代表“立院”,對內主持議事,原應是超然中立,而非政策性角色;至於“立院”國民黨黨團,才是執政黨的政策平台之一,應受黨中央及黨鞭的節制,而不受“立法院長”的指揮。
文章指出,然而,“立法院長”卻始終有“立法委員的首長”的形象,這已是積非成是。“立委”盧秀燕為了閣揆是否應在“立院”議場穿西裝與王金平發生爭執時稱:“院長”(王金平)不是“立法委員”的老闆,不是“立法委員”的班長。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將“立法院長”的角色定位問題,端上檯面。
文章表示,“立法院長”與“立院”黨團的區隔必須釐清。否則,“立法委員”游移在“立法院長”、中央黨部及“立院”黨團之間,政局很易混亂。“立院”黨團在組織上歸於黨中央,但在“政策平台”的機能上可與“行政院”及“總統府”維持“既制衡又聯結”的關係,互動架構趨於單純、直接、明確,倘如此,即使馬英九不兼黨主席,也不至於出現目前這種疏離、甚至憤懣的情緒。
其實,在陳水扁的“九人小組”中,民進黨“立院”大黨鞭即在名單之列。因而,倘若國民黨亦能提升黨鞭的角色地位,並以智庫大力加強黨團的問政能力,就不致流於黨團目前這種“生雞蛋無,放雞屎有”的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