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蘇祖輝:救灾外交正成爲國際外交舞台新形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01 14:09:40  


  中評社香港7月1日電/中國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蘇祖輝在7月號《中國評論》撰文分析救灾外交的興起與特點。文章認爲,在“救灾外交”出現以前,國際政治中就一直存在所謂的援助外交。

  救灾外交與援助外交的共同點是,通過各種形式的援助來開展外交活動,以達到展示形象,擴大影響和進行滲透的政治目的。兩者之間的重要差別為:援助外交主要是大國在對一些發展中國家提供各類援助時附加諸多的政治條件,而救灾外交針對的對象主要是地震、海嘯、飓風、洪水等自然灾害,具有鮮明的突發性和臨時性。

  外交行爲的背後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政治目的。從歷次重大自然灾害中有關國家的表現來看,救灾外交已經超越了單純的人道主義救援範疇,摻雜了更多的政治目的:

  ——改善和提升自身的國家形象。
  ——緩和或修補與有關國家的關係。
  ——推進戰略部署或乘機滲透。

  文章指出,救灾外交是國際政治中的新現象,中國對其認識也經歷了一個過程。一直以來,中國在遭受嚴重自然灾害後對某些國家利用救灾開展帶有政治目的的外交活動持懷疑和抵觸態度。在改革開放以後,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强和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對外心態更加開放,對參與國際救灾的重視也在逐步加强。

  中國的日益發展使中國在處理與外部世界的關係更加理性和成熟,在應對國際社會利用突發自然灾害對中國開展救灾外交時的心態也更加開放和自信。中國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表現出的前所未有的開放和透明心態,實際上就是中國實力不斷增强帶來自信心提升的必然結果。

  救灾外交正在逐步成爲國際外交舞台上的新形式。開展救灾外交的角色也正在日趨多樣化,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救灾外交,幷力圖借此維護自身國家利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