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評論:兩會復談 揭開兩岸關係歷史新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26 07:40:47  


肆虐臺灣海峽十年的狂風暴雨已然平息,未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架構已經初現。
  中評社香港6月25日電/即將出版的二00八年七月號《中國評論》發表題爲“兩會復談:揭開兩岸關係歷史新頁”的卷首語,全文如下:

  兩岸民衆期盼已久的海協、海基兩會商談在中斷了近十年之後,于二零零八年六月十二日在北京舉行。商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除了簽訂周末包機及大陸居民赴台旅游協議之外,還達成强化兩會制度化聯繫機制等共識;這是兩岸民衆期待已久的成果,向世人宣示兩岸關係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意義重大。

  兩岸兩會關係的發展,始終與兩岸關係的發展密切相關。兩岸兩會成立于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是臺灣方面順應民意開放赴大陸探親旅游與大陸長期堅持和平統一方針的産物。一方面,兩岸關係錯綜複雜,由于歷史原因遺留的種種問題需要協商談判;另一方面,開放探親以來,兩岸關係在快速發展中又積累了大量的新情况、新問題,迫切需要兩岸當局協商解决。兩岸兩會由此應運而生,短短幾年,兩會間的十七次協商與兩度“汪辜會談”均取得重要成果,爲兩岸民衆所稱道。

  不幸的是,在過去的十年裏,兩岸關係的發展遭遇了嚴重的政治障礙,主張台獨的臺灣執政當局公然違背、幷發展至拒不承認兩岸兩會的“九二共識”,造成兩會之間已經形成的制度化接觸商談機制及交流往來和日常聯繫被迫中斷。這不但嚴重影響了兩岸關係的正常發展,更極大地損害了兩岸民衆的福祉。這對于口口聲聲“愛臺灣”的執政當局而言,不啻是最大的諷刺。

  馬英九和國民黨奪得政權後,把發展兩岸關係、恢復兩岸商談放在執政工作的首位,這是非常正確和明智的决定。當前,全球經濟形勢的發展進入一個複雜性與風險性幷存的高度不穩定階段,金融動蕩、油價及主要商品價格飈升爲其主要特徵。臺灣要突破高通脹、高物價、高風險的市場重圍,單憑一己之力是遠遠不够的。其最便捷、最可靠之路來自大陸的合作與支持。而這,也恰恰與大陸共同發展、共享繁榮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思維不謀而合。由此觀之,兩岸兩會的復談和取得豐碩成果是完全可以預見的,也是符合兩岸民衆的要求和期盼的。

  此次兩會復談,在周末包機與陸客赴台觀光旅游兩項成果之外,最值得重視的,是兩會重構制度性協商機制,這是構建兩岸關係的制度性基礎。兩岸關係發展至今天,其內涵十分豐富,有待解决的問題也是千頭萬緒。這些問題均可通過新達成的兩會之間制度性協商機制,快速、有序地予以解决。

  兩岸兩會之間的商談,既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對手之間的談判,更不是“敵手”之間的談判;而是兄弟之間、一家人內部的商談。正如胡锦涛所言,“ 协商谈判,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尚且能够通过协商谈判,化解矛盾,解决 争端,开展合作。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更应该这样做,而且应该做得更好 ”。因此,兩會商談,必須抱持“雙贏”思維,絕不能以“零和博弈”的心態參與其事。這是一個根本原則,值得兩岸主其事者及所有關心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人士牢記。

  值得稱道的是,臺灣海基會在此次兩會恢復商談之始,首先提出有關臺灣方面如何協助大陸汶川地震灾區重建工作的議題。這充分顯現了臺灣民衆對大陸受灾民衆的同胞大愛與兩岸之間血肉相連的親情。這份親情,溫暖了十三億大陸民衆,溶解了橫亘在兩岸之間長達十年之久的堅冰,使兩會復談有了一個善意的起點,同時增强了兩岸間的互信,這是“雙贏”思維的具體表現。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肆虐臺灣海峽十年的狂風暴雨已然平息,未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架構已經初現。希望兩會繼續努力,更上層樓,爲建構兩岸民衆的共同家園添磚加瓦!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