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報業陷寒冬 盼政府開放大陸廣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24 01:04:45  


史亞平昨日會見中評社高層訪問團時,面對日益壯大的新興網路媒體,掩不住對平面媒體發展的憂心。(中評社 康子仁攝)
  中評社台北6月24日電/台灣報業進入寒冬,創立於1950年的《中國時報》日前宣布裁減半數員工,由1200人瘦身至600人。“新聞局長”史亞平昨天下午主持“報業經營的現況與未來”,邀請平面媒體主管座談,會中台北市報業公會理事長、《聯合晚報》社長項國寧建議官方,應開放大陸廣告增加業者收益,史亞平認為目前在執行面尚有困難。

  台灣過去幾年的經濟不景氣,以及報紙讀者轉向新興的網路媒體,台灣平面媒體陷入慘淡經營,廣告量已經第9年負成長。台灣廣告主協會秘書長王彩雲日前接受訪問時表示,“中國時報最好的時候,1年的廣告收入,大概是新台幣60多億,現在只剩下不到20億。”

  《中國時報》已初步決定要轉型為以政治、經濟新聞為主的“菁英報”,張數從現行的13大張,減為10大張,但售價由目前的每份新台幣10元,調高到15元,且以零售為主。台灣現有的4家大報,只有《蘋果日報》每份15元,其他包括《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都是10元。中時裁員、減張,又要調漲售價的策略,備受矚目。

  “新聞局長”史亞平昨日下午邀請平面媒體主管開會,關心平面媒體目前經營的情況、困境。史亞平在會後表示,與會人員各抒己見,沒有任何結論,但是她也說明,“新聞局”是以關心產業的態度邀集會議,並非針對《中國時報》裁員困境而來。

  史亞平會後表示,出席會議的有媒體經營代表、台灣新聞記者協會代表和傳播學者專家等,各自站在其立場發表意見。同台北市報業公會理事長的聯合晚報社長項國寧在會中就具體提出開放大陸廣告、紙漿進口減稅等意見。

  對於媒體希望開放大陸廣告,增加收益的議題,史亞平說明,開放大陸廣告在實際執行面有困難,因為刊登廣告需查核是否真實,目前無此機制和能力,同時必須經過修法程序。

  至於紙漿進口減稅,對象是否擴及出版業等範圍的界定,史亞平表示也須討論,另一方面有關環保團體的意見等,都須考量。

  史亞平說,報紙這個產業的問題並非一兩天可解決,目前只能表示關切;她也要求“新聞局”外館蒐集他國相關資料,是否有媒體紓困的作法?所獲得的回答均是“媒體應獨立自主,隨市場機制自負盈虧”;若政府機構做太多即為“干預”、做太少又被視為“不關心”,真是進退失據。

  部分學者在會中指出《中國時報》裁員,凸顯市場機制失衡的問題,須檢討因應。台灣記協代表也在會中呼籲“新聞局”和“勞委會”應注意和因應中時裁員可能引發平面媒體新聞同業失業的雪球效應。

  陳信元教授更提出《經濟學人》雜誌預告因為傳播科技發展,2046年報紙可能消失的危機。政治大學教授蘇衡也指出報紙產業原物料不斷上漲,影響報業經營困難等問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