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家:上海發展模式代價巨大 是時候終止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23 11:17:23  


 
  80年代,拆遷本意(以上海爲例)是拆除生活設施嚴重不健全的、不適宜居民居住的危舊房屋,是根本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條件的一種手段。但從90年代起,拆遷的作用出現了異化,其目標轉向謀取商業利益的最大化,甚至連一些有文化價值和紀念意義的歷史性建築也紛紛被拆除。

  不僅如此,將拆遷房産權私有化後遺症無窮。與此同時,也成爲全國房價居高不下、國家房地産價格調控政策屢屢失效的原因。

  文章稱,更可悲的是,90年代以來,這種拆舊建新的上海模式正在被全國各地大中甚至小城市所效仿。如今,隨意走進任何一個小縣城都到處可見大拆大建的工地和吊車。即使發展有新城,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所以,常常見到很多新城成爲“鬼城”。在上海,浦東的完全成熟,也是在最近兩三年。

  可是,卻爲什麽這麽多城市都在學上海模式?首先,上海模式容易批。國家政策支持建新區,所以報建新城,報項目,國家迅速批准後就可以馬上得到財政撥款。其次,這一模式,很容易推高房價,讓地方政府土地出讓增加收入。

  伴隨著上海模式流行全國的則是:拆遷矛盾全國化,惡性事件不絕於耳;城市發展費用劇增。無怪乎外國友人來到中國後驚呼,中國正在經歷著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拆遷之最。

  上海模式嚴重後果幷不止於這些。考慮上海經濟構成,傳統製造業已基本被掏空,當年的400萬産業工人早已不復存在。上海市政府已明確,所謂的現代服務業已作爲上海人就業的主要領域。可是細心的人們會發現在上海的服務行業中,有多少是上海人呢?在上海的三萬家餐飲企業中,90%以上從業人員幷非上海人。大批無業的上海人在工作日熱衷於麻將和跳舞。他們的日常收入幷不高,卻擁有幾套産權住房,這些産權住房大部分來源於拆遷。他們每月依靠房租生活,成爲列寧當年所形容的寄生型剪息票階層,這極大地敗壞了上海的社會風氣。如此下去,這個城市持續發展競爭力將會怎樣?

  在上海,住房自有率已經高達80%以上,遠遠高於西方國家50%的平均水平,上海房價狂飈讓上海市民集體發了財。可憐的,是那些尚未被動遷或急待動遷的棚戶區居民。他們的拆遷防綫也許將轉變爲租用廉租房,真是“拆不逢時”啊!部分人財富增長是其它人缺乏基本生活條件爲代價,這是多麽可悲?

  文章最後稱,上海城市發展模式,也曾經取得輝煌成績,但是,如今上海城市發展,卻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舉步維艱,品嘗著上海模式的苦酒。是到了在全國終止1989年以來形成的上海模式的時候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