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3日,空軍空降兵某部4500餘名官兵在開封某機場登機,奔赴汶川地震重灾區參加搶險救援工作。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6月18日電/從5月12日14時28分開始,四川地震灾區便成爲舉世矚目的焦點。
解放軍報報道,信息公開、透明、即時、海量,成爲此次抗震救灾的一大特點。一處處廢墟、一雙雙泪眼、一場場生死競速、一幕幕人間真情,都在聚光燈下被放大和呈現。
“三軍之事,莫重于密。”軍事行動曆來講究秘而不宣、出其不意。然而,抗震救灾一綫的官兵,猶如置身于一個公開透明的全新戰場,13萬官兵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在救灾戰場上被放大,時時處處接受公衆的觀察和評判。信息公開透明,給我軍政治工作帶來了新的考驗。
抓住機遇,從相對封閉到公開透明
“纖筆一支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在這次抗震救灾行動中,新聞工作者以高度的敬業精神和職業素養,真實、客觀地傳遞出救灾現場見聞。各路記者緊隨子弟兵雷霆突擊,部隊行動的方方面面、邊邊角角,隨時成爲記者捕捉的新聞素材。
全程跟踪報道極大地鼓舞了官兵士氣,爲奪取抗震救灾鬥爭的勝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動力和輿論支持。5月20日,空軍某飛行學院救援突擊隊在解救九峰山被困游客時,香港鳳凰衛視即時連綫帶隊的幹部科長馬小平,對救援情况進行現場播報。途中,半山腰突發泥石流,轟隆隆的聲音通過手機傳給電視觀衆,鳳凰衛視主持人胡一虎不由大喊一聲:“快逃!”挂斷電話,胡一虎即刻發表評論,表達對官兵的贊嘆和欽佩。
豐富的信息資源和先進的傳播手段,爲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創造了便利條件。抗震救灾進入攻堅階段時,四總部給抗震救灾一綫部隊配發了17萬台收音機。成都軍區某工程維護大隊政委梁茂說,在交通、通訊、電力中斷的灾區,廣播成了人們獲得信息的唯一渠道。5月17日,胡主席親赴震中汶川指導抗震救灾工作,官兵們從收音機里聽到這一消息後,群情振奮,决心書、請戰書雪片一般飛向指揮部。
不少救灾部隊的幹部定期給戰士家長發送平安短信,讓家長們少一分牽挂和擔心,也拉近了與戰士的距離。
媒體及時提供的抗震救灾常識,幫助官兵提高了自我調節能力和科學救灾技能。北京軍區某部戰士小王生平第一次見到廢墟上的慘烈場景,搬運遇難者遺體的工作讓他變得沉默寡言,天天做惡夢。看了報紙上介紹的心理調節方法後,他主動向班長說出了內心的感受,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場,很快就走出了陰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