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專家解析汶川大地震對成都的影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16 16:03:34  


  中評社香港6月16日電/“成都和龍門山之間有一個由相對鬆軟的沉積物充填的坳陷,像護城河一樣減輕了地震對成都主城區的衝擊。”“成都所在的揚子地塊的基底至少在八九億年前就已經形成,是一個比較穩定的地塊。”……據成都晚報報道,昨日(15日)上午,包括中科院院士劉寶在內的近20位專家匯聚一堂,在由成都市政府和省國土資源廳共同舉辦的汶川“5‧12”大地震與成都地質環境論壇上暢所欲言,用科學理論和精確數據,從地震成因、成都及周邊地質構造、防治次生災害、房屋安全結構等多個方面剖析了汶川大地震對成都的影響。副市長劉僕出席論壇。 

  一論:為什麼距離震中映秀僅73公里的成都市主城區幾乎毫髮未傷? 

  “成都所在的揚子地塊與周邊的造山帶是完全不同的地質構造單元,邊緣的大斷裂就像一堵墻把二者隔開了。成都和龍門山之間有一個由相對鬆軟的沉積物充填的坳陷,能部分地衰減來自龍門山的地震波對成都的衝擊。即像‘護城河’一樣,大大減輕了龍門山地震對成都主城區的衝擊。” 

  著名地質學家、中科院院士劉寶首先站上了演講臺,他用板塊運動的理論還原了汶川大地震的發生。他分析到,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俯衝,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質向東緩慢流動,在高原東緣沿龍門山構造帶向東擠壓,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剛性地塊的頑強阻擋,造成構造應力能量的長期積累,最終在龍門山北川──映秀地區突然釋放。“應變能量已得到較充分的釋放,要再積累能量發生如此強烈的地震,起碼兩三百年甚至更長遠的時間內是不可能的!也不會再回來殺個回馬槍。” 

  劉寶用圖片展示了龍門山的三大斷裂帶,即山前邊界大斷裂(都江堰──漢旺──安縣)、主中央大斷裂(映秀──北川──關莊)及後山大斷裂(汶川──茂縣──平武──青川),這三大斷裂帶在後面數位專家的演講中也被多次提及。而成都所在的揚子地臺與周邊的造山帶是完全不同的地質構造單元,邊緣的大斷裂就像一堵墻把二者隔開了,“墻內發生什麼,對墻外的成都影響很小。”但位於龍門山斷裂帶上的北川、青川,即使距離映秀100多甚至200多公里,破壞程度仍比成都大得多。 

  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倪師軍用一條阿壩、茂縣、北川、綿陽、三臺、遂寧的地質觀察剖面說明,從龍門山到成都平原的方向地質構造變形越來越弱。他說,成都和龍門山之間有一個由相對鬆軟的沉積物充填的坳陷,最厚可達2000米,能部分地衰減來自龍門山的地震波對成都的衝擊。即像“護城河”一樣,大大減輕了龍門山地震對成都主城區的衝擊。 

  在國內最早利用GPS技術長期精確監測現代地殼變形的國土資源部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專家陳智認為,與青藏高原和龍門山斷裂帶活動的地質結構不同,成都平原是由岷江等河流挾帶來的泥、砂和卵石等組成的沖積扇充填形成的,這些鬆散的沖積物能衰減地震衝擊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