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陳一新:兩岸開啟大戰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06 09:41:34  


  中評社香港6月6日電/台灣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教授陳一新今日在中國時報撰文說,馬英九在就職演說中提出台北的大戰略,而從大陸領導人最近的一些言行來看,北京的大戰略顯然也正在醞釀之中。 

  文章指出,馬英九的新戰略思維包括以下五項要點。首先,台灣將美國視為最重要的友邦,因此台北當務之急是與華府重建互信,並加強雙方安全與貿易的合作。 

  其次,台灣也將中國大陸視為最重要的經貿夥伴,因此把恢復兩岸談判機制以及海基會與海協會的復談,列為優先要務。 

  第三,針對台美關係,台北是以兩岸關係改善的進度為權力運作的槓桿,並以智慧財產權的執行、美國醫療品、農產品與武器的進口作為與華府談判的籌碼。台北希望能與華府在台美自由貿易協定問題上重啟談判,取得美國的安全保障,並發展更緊密的台美軍事合作。 

  第四,針對兩岸關係,台北則以台美安全與台美經貿關係為後盾,並以台灣可能再度政黨輪替作為與北京交涉的工具。在下一階段與北京進行敏感度較高的外交與政治談判之後,台北希望能有助於大幅化解其在東亞經濟整合過程中邊緣化的危機,在北京同意之下成為“東南亞國協”的經貿夥伴,並在國際空間上尋求新的突破。 

  第五,台北新戰略思維的基本操作方式就是將台美關係與兩岸關係交互為用,相輔相成,從華府取得安全保障,而從北京獲得經貿利益。 

  文章指出,針對台北的新戰略思維,北京對台北、華府的新戰略構想可從大陸領導人最近的一些言行中看出梗概。首先,北京決策高層顯然已決定讓“九二共識”取代“一中各表”,作為推動兩岸復談的新基礎。而從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賈慶林的談話來看,北京顯然希望兩岸能在“九二共識”之下,盡快朝“直接三通”的談判邁進。

  其次,北京顯然有意以“中華民族”取代“一個中國”,作為兩岸談判的屋頂架構。如果以“九二共識”取代“一中各表”是談判策略,則以“中華民族”取代“一個中國”,就是兼具對台政策重大調整與搏台灣人民民族感情的大戰略。這從胡錦濤與其他領導人在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訪問大陸期間,多次讚揚與呼應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的說法,可以得到印證。 

  第三,北京決定在兩岸經貿談判與外交政治談判之間,做出符合其利益的區隔。北京在直航、觀光、三通等經貿談判作出讓步是一回事,但政治敏感度較高的談判又是另外一回事。這從賈慶林表示兩岸談判應該“先易後難,先經後政,循序漸進”的談話中可以得到明證。

  第四,北京計劃將包括兩岸“和解休兵”等議題的談判戰線拉長,以重新掌握主動權。如同前國台辦主任陳雲林在卸任前所說的,“和解休兵”必須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尋求解決辦法”。易言之,最快也要等北京對兩岸關係發展一段期間後的結果表示滿意之後,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才有可能獲致初步解決。這從胡錦濤會見吳伯雄時同意兩岸可在兩會復談後諮商台灣參加“世界衛生組織”的問題,可以得到證明。畢竟,展開談判與談判成功之間,是有一段距離的,而其中北京顯然是掌握主導權的一方。 

  文章指出,最後,北京的新戰略將是重新檢討“影響台北的捷徑是透過華盛頓”的策略。自李登輝提出“兩國論”後,江澤民即採取該項策略,胡錦濤主政後也蕭規曹隨。惟在兩岸關係行將好轉、兩岸兩會溝通管道暢通,並有國共平台做開路先鋒,以及可見未來沒有台獨顧慮的前提下,華府居中協調轉圜的功能已經大不如前。 

  文章認為,北京這套戰略構想上的轉折,從新任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三月所說的“兩岸前途掌握在自己手中”這句話可以約略看出,因為這不啻是在提醒馬英九兩岸問題不應有外力介入。至於北京如何界定“外力介入”,將是一個值得玩味的問題。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