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馬英九推環保政策 應正視政府內部矛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03 10:29:24  


  中評社香港6月3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登社論說,後天就是世界環境日,馬英九政府即將宣示政府節能減碳措施,簽署減碳十大宣言;而在世界環境日前夕,馬英九也出席由十多個環保團體聯合舉辦的“二○○八全國NGOs環境會議”,部分環保人士當面向馬“總統”說,脫西裝只是“節能秀”,如何讓政策更環保才是問題關鍵。

  落實生活減碳是每個人的責任,馬“總統”願意以身作則,用行動支持節能減碳,讓省電減碳變成主流民意,確有其必要,這也是進入綠色環保大門的基本功。但馬“總統”在脫西裝展現其重視環保理念後,其實更應讓全民都了解政府執行節能減碳的目標及決心。否則僅“身體力行”宣示實踐節能政府,卻拿不出具體的政策,就難免被環保人士譏諷了。要知道,政府關心環境議題,重點在於提出更有效的環境對策,以解決繁雜的環境問題,絕不只是喊喊口號,辦些行禮如儀的活動而已。

  社論指出,以目前最夯的油電漲價為例,政府當初錯誤的能源政策,造成台電台中火力電廠成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電廠。根據台電的資料,其發電成本以燃煤及核能最低,燃油成本最高,但排放二氧化碳卻是以燃煤最多,由於過去不准台電漲電價,於是在低電價的指導原則下,近十年新設電廠,幾乎泰半都是燃煤電廠,而這也是為什麼台電台中火力電廠是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電廠緣由了。而這次的汽油漲價,是因為國際油價不斷飆高,政府不得不調漲,但電價部分則只做了半套,僅反應了過去低能源價格,並未將燃煤等二氧化碳排放等外部效果內部化,民眾雖然減了碳,但煤電廠還是不斷地發電,減碳貢獻其實相當有限。

  此外,“環保署”估算各部門二氧化碳排放比例,以工業部門的五三.四九%為最高,其次為交通運輸十四.三三%、住商部門的十二.六六%、商業部門六.六三%、農業一%等。從這些數據看來,政府真的要達到節能減碳,最該做的是從產業政策著手,不論是產業轉型或要求企業汰舊換新低碳設備,恐怕要比拚命要求民眾吃蔬食、騎單車會更有效率。

  社論指出,政府擁有公權力,如果能在未來的產業政策上努力把關,相信其所能獲得的成效,將會遠大於只是要求民眾節能減碳。這也是關心台灣環境前途的人所最念茲在茲的。

  據報導,馬“總統”日前曾在環境會議上提出他的環保政策,指未來“環保署”將轉型為環境資源部,提高行政層級,並整合資源以統籌環境、林業、水力、地質、海洋等事務;在溫室氣體減量方面,除了推動六萬公頃平地造林計畫以外,也希望在二○一六至二○二○年間,二氧化碳減排至二○○八年水準,二○二五年減排至二○○○年水準,最後在二○五○年減排至二○○○年的一半。交通部門也是能源消耗與溫室氣體排放的大宗,因此未來將大力推動輕軌運輸;此外,也將全力推動國土復育相關計畫,一千公尺以上的高山“不蓋任何一條‘千里步道’以外的道路”。

  檢視這些政策可以發現,馬英九的溫室氣體減量期程,都是訂在卸任後,任內卻未定訂任何目標。六萬公頃平地造林,估算頂多減少六十萬公噸二氧化碳,僅達台灣一年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兩億五千萬噸的○.二五%不到,也相當有限。唯一較明確的也只有一千公尺以上的高山“不蓋任何一條‘千里步道’以外的道路”。

  大家都期望馬英九的政策要環保,更希望不僅止於“嘴上說說”而已,而新政府甫上任,未來如何在行政與立法體系內協調解決其內部矛盾,才有可能達成此一目標。以馬英九承諾一千公尺以上高山不開公路為例,馬英九在“總統”競選期間卻表明欲重修中橫公路的立場,二者衝突如何化解,考驗馬“總統”的智慧。另外,儘管他提出了“卸任後”的減碳期程,然先前“立法院”協商“溫室氣體減量法”立法時,國民黨多位“立委”即提出反對訂定目標。馬“總統”應正視這些內部的矛盾問題,否則將成為其政策要環保的絆腳石。

  在世界環境日前夕,政府應該明確告訴台灣人:如何讓政府施政更環保?政策如何更節能減碳?而不是只一味要求老百姓節衣縮食,力行減碳而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