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早報:对汶川大地震亡靈的最好紀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31 12:40:07  


  中評社香港5月31日電/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新加坡聯合早報今日發表社論說,在這半甲子的時間裏,中國在各個領域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也出現了伴隨著社會發展而帶來的種種弊端。至於現在的中國到底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進步,弊端又是什麼,誰也無法具體說明。
  
  5月12日發生,至今還餘震不斷的汶川大地震,雖然造成了嚴重的人命傷亡和財產損失,卻也讓世人能從這一場無情的天災中,更清楚地看到中國的進步和弊端。

  社論指出,中國政府在地震發生後,允許中外媒體自由採訪和報導災情,也不拒絕甚至主動要求國際社會協助救災,無疑是一個進步。這個進步又可以分兩個方面來看,一是人權觀念上的進步,說明中國政府在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確實擺脫了“面子問題”,把“人的生存權”擺在第一位,認真貫徹“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二是法治精神的進步,中國政府在這次災難中允許中外記者自由採訪災情,還定時發佈災情情況、捐款數額等,並不是政治操作,而是在執行法律賦予它的職責,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資訊公開條例》就是在地震的12天前,即5月1日正式實施的。

  人們還能從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在這次地震後的表現,看出中國社會中其他方面的進步。

  社論認為,汶川大地震也是一面照妖鏡,把平時隱藏在繁榮表像背後的一些弊端,或是有關當局平時視若無睹的一些問題,都暴露在陽光底下。

  地震發生以來,“帳篷”恐怕是媒體上出現頻率最高的關鍵字,因為中國政府在地震發生後,才發現庫存的帳篷數量遠遠不足以安頓災民,一方面加緊生產,一方面呼籲國際社會支援,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還得親自到浙江省湖州市督促廠家加緊生產帳篷。

  中國有13億人口,而且天災頻仍——現在除了四川等地的地震災難,華東華南也在面對暴雨洪水及地質災害,流離失所的災民急需帳篷安置是可想而知的,可是中國民政部在汶川大地震後,卻只能從庫存中緊急調撥28萬頂帳篷到災區。這是不是意味著,儘管這十幾年來中國每年都能取得兩位數的經濟增長,卻忘了居安思危,忽略了備戰備災?

  有好多花季年華的學生,在這次地震中,被埋在廢墟底下。他們正在上課的教學樓,刹那間成了他們的墳墓。是因為這些教學樓過於老舊?還是建造時的抗震度不夠高?還是本來就是偷工減料的“豆腐渣工程”?社論說,這些問題,在以救人為要務的救災第一階段,也許不宜提出,但是到了安置災民、重建家園和重整信心的第二階段,就不能不提出了,因為這將直接影響到災民的情緒、重建房屋的品質及人民對政府的信心。

  社論指出,在這個問題面前,中國政府沒有選擇逃避,而是選擇面對。四川省教育廳副巡視員林強對這個問題的回應:“當然有天災因素,但天災並不必然導致悲劇,把悲劇推諉於天災,在道德上是一種偷懶的做法。”這是中肯的看法。

  經過三五年的重建,一大批高品質、高抗震的教學樓、醫院、住宅等出現的汶川大地震各災區,是可想而知的,就像今日的唐山市內的建築物,都是能夠承受強震的。

  問題是,“豆腐渣工程”並不是都江堰、汶川、北川等災區才有的,那批在90年代初期興建的低品質教學樓,幾乎遍佈大江南北的每一個市、每一個縣、每一個鄉、每一個鎮。中國政府應該認真汲取汶川大地震的慘痛教訓,在全國範圍內排查教學樓、醫院、河堤等公共建築物的品質,可優先排查那些處於地震、颱風、洪澇等自然災害區域的高危地區的建築物。

  唐山大地震後,當地興建了唐山抗震紀念碑。汶川大地震後,也有人提議興建紀念碑或保留一些廢墟作為地震科普教育基地。社論表示,這些建議都很好,但是相信對汶川大地震的數萬亡靈來說,對他們最好的紀念應是全面排查中國的所有公共建築物,至少是教學樓和醫院的品質和抗災能力,凡是“豆腐渣工程”一律拆除重建,凡是抗災能力不過關的一律加固加強。

  唯有如此,這數萬死難者才不會白死,因為他們的在天之靈將會為自己的死能換來了無數同胞的安全,而感到欣慰。


    相關專題: 四川汶川縣8級地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