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民黨中常委廖萬隆:我所認識的馬英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23 10:05:32  


中國“鎢鋼大王”、春保鎢鋼集團總裁廖萬隆(左)與馬英九合影。
 
  馬英九祖籍雖然是湖南省湘潭縣馬家堰,但他是於1950年7月13日在香港九龍廣華醫院出生,曾居於調景嶺。外表俊俏學識出眾的他自美國哈佛大學畢業後,即返回台灣任蔣經國“總統”的英文秘書,自此逐漸在台灣政壇嶄露頭角,曾經擔任過的主要職務有“法務部部長、陸委會副主委”、台北市長及中國國民黨主席等。

  父親馬鶴淩,在抗日戰爭時加入青年軍,之後從事公務;擔任最高的公職為“行政院青輔會”十二職等處長,退休前的職務是國民黨中央考紀會副主委。母親秦厚修曾任中央銀行外匯局科長,家中育有五個子女,馬英九是唯一的兒子。

  馬英九的名字是源自於馬家族譜,“英”為“上尊大人,英才繼起” ,“九”則是希望能以“九思立身”並且“體健九如”。一歲時隨雙親來台,初中時就讀台北大安初中,高中時就讀台北市的建國中學,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服預備軍官役,軍種為海軍陸戰隊,分發至左營海軍後勤司令部。

  1974年,馬英九考取中國國民黨中山獎學金赴美國攻讀法律,獲得紐約大學法學碩士及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學位。馬英九在哈佛時,課餘也兼任《波士頓通訊》的主編。他在海外的種種愛國表現,蔣經國都看在眼里。同時,他也是紐約市柯爾迪茲法律事務所的實習律師。

  哈佛大學畢業前,馬於1977年以依親方式取得美國綠卡,並於畢業之後成為美國馬里蘭大學法學院研究顧問、波士頓第一銀行法律顧問及紐約一家律師事務所任職。1976年在紐約大學政治系教授,同時也是馬鶴淩老友熊玠的指導之下,獲得紐約大學法學碩士(LL.M.)。1981年在孔傑榮教授指導下獲得哈佛大學法學博士(S.J.D.)學位。

  1981年,馬英九回到台灣,適逢錢復正在為蔣經國尋覓英文秘書,馬英九經人介紹與其他數人被列於候選名單之中,蔣經國因馬英九家世簡單清白,遂把他安排在身邊擔任英文秘書,從事翻譯工作。1982年馬英九擔任“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1984年,接下陳履安的工作,出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第三副秘書長,負責政黨外交工作。1986年通過甲等特考。1988年任“行政院研考會主委”兼“大陸委員會工作會報執行秘書”,1990年任“國家統一委員會”研究員。1991年馬英九升任“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且當選國民黨不分區“國民大會代表”。

  1993年連戰出任“行政院院長”,馬英九受邀出任“法務部部長”,以嚴辦地方上的黑金勢力受到矚目。由於辦案力度過猛,成為黨內的箭靶,結果由於強大壓力下,1996年,馬英九轉任為不管部會的“行政院政務委員”。1997年,連戰“內閣”飽受白曉燕命案等政治風雨,馬英九提出“辭官退隱”聲明,不參選1998年台北市市長選舉,取得政治大學法律系的專任教職,並表示以後專心教育,不再涉足政治,不參與台北市市長選舉。

  1997年底的縣市長選舉之中,陳水扁以台北市長的身分領軍組成“寶島希望助選團”全台助選,造成國民黨拱手讓出逾半數的縣市執政權,展現“以地方包圍中央”的執政雄心,國民黨在此情勢之下渴望出現一位可以對抗陳水扁的從政黨員。

  1998年,經多人勸進與其父馬鶴淩的勸說,馬參加台北市長選舉國民黨內初選,當時馬被黨內認為是唯一有希望擊敗陳水扁的強棒。馬在國民黨初選中勝出,成為該屆台北市長國民黨籍候選人。此次選舉是馬英九首次接受民意考驗,在投入選戰之前,馬英九從來沒有參選的實戰經驗,反觀馬英九的對手,則是尋求連任的陳水扁市長,在擔任市長前,陳水扁還歷經台北市議員、“立委”、縣長選戰洗禮,已是選舉沙場老將。陳水扁不但政績出色,還具有戰鬥力的幕僚團隊,馬英九雖有國民黨在中央執政的龐大資源,兩人的聲勢始終維持在伯仲之間。

  除了陳水扁外,馬英九還面對新黨籍的前“立法委員”王建煊可能瓜分藍營選票的挑戰,在前一次市長選舉之中,儘管台北市選民結構藍大於綠,陳水扁獲勝的原因多少與新黨趙少康、國民黨黃大洲同室操戈有關。在這次選舉中,民進黨的葉菊蘭以“新賣台集團的棋子”批評馬英九,而陳水扁也以“台灣土狗對上香港貴賓狗”比喻他與馬英九的競爭,但在選前數日,時任“總統”與國民黨黨主席的李登輝在造勢晚會中問馬未來要走什麼路,馬英九答稱“走李總統民主改革的路”,隨後李登輝牽起馬英九的手高喊“新台灣人!”,此舉被認為讓馬英九拉住了本省族群選票。最後,在王建煊展現“成功不必在我”的陪選態度下,棄保效應發生,馬英九以51.13%的得票率擊敗陳水扁(得票率45.91%)、王建煊(得票率2.97%)等對手而獲得勝選。

  雖然馬英九在當選市長之後不久,即宣佈將爭取連任,但在2002年台北市長選舉前,有傳聞指馬英九可能不參選以備角逐2004年的“總統”選舉。最後馬英九仍然參與該年的台北市長選舉以尋求連任。他並於參選同時,宣佈要以“不一樣的方式”來打這場選戰,因此選舉方式著重於發表政見,舉行各種與市民的討論會等,其競選對手民主進步黨所推派的候選人李應元也著重於政見發表。由於出生地的關係,當時的“總統”陳水扁,在為同黨籍候選人李應元站台的演說中,以“香港腳走香港路”、是在選“台北特首”嚴厲批評馬英九。結果馬英九以64.11%的得票率擊敗民進黨籍候選人李應元(得票率35.89%)獲得連任。

  2004年“立法委員”選舉過後,連戰宣佈不再續任國民黨黨主席。2005年2月被視為國民黨接班人的馬英九宣佈參選,而“立法院長”王金平在連戰多次表示不再續任以後,宣佈參選。2005年7月選舉結果,馬英九擊敗黨內對手王金平取得國民黨主席職位。選戰過後,馬英九多次表示預留第一副主席職位給王金平,惟王予以拒絕。

  馬英九上任黨主席以後,國民黨面對的是12月的縣市長選舉。由馬英九主導的該次選舉,國民黨一舉拿下14席,連同泛藍縣市一共17席。民進黨只餘下6席,馬英九極力輔選的國民黨周錫瑋且拿下了民進黨執政多年;具有指標性的台北縣。泛綠長期經營的宜蘭縣及嘉義市也由國民黨拿下。2005年當選嘉義市長的“立委”黃敏惠就任市長,依法必須補選一席“立委”。同時,屬泛藍陣營的台東縣長吳俊立因案請辭縣長,必須補選縣長。嘉義市選民結構綠大於藍,故該補選被視為泛藍與泛綠的對決,國民黨提名前國大代表江義雄。選舉的結果,國民黨獲得嘉義市一席“立委”,台東縣則由國民黨提名的吳俊立前妻鄺麗貞當選。

  2006年6月倒扁風潮興起,馬英九倒扁的態度不夠明確,不但被支持者指陳“猶豫不決”,其聲望也下滑到新低。據統計,馬英九的支持度從4月的71%下滑至51%。同年12月舉行台北、高雄市長選舉。馬英九、新黨黨主席鬱慕明協調後,曾任“環保署長”的新黨黨員郝龍斌終於返回國民黨,並一路擊敗對手取得最後國民黨提名資格且當選台北市長。惟高雄市方面,國民黨提名人黃俊英以些微票數意外輸掉高雄市長。

  2007年2月13日,馬英九因在市長任內首長特別費的使用可能涉嫌貪污侵佔,遭到檢調機構起訴。被起訴的同日,馬英九正式宣佈參選2008年“總統”選舉,並依承諾辭去國民黨主席職務,然此案於同年8月17日台北地方法院一審宣判無罪,檢方隨後提起上訴。12月28日台灣高等法院二審宣判,駁回檢方上訴,維持一審無罪判決。2008年1月3日馬英九提告侯寬仁檢察官。

  1月12日第七屆“立委”選舉,被稱為“總統”選戰的上半場賽局,國民黨大獲全勝,取得81席(71.7%),民主進步黨取得27席(23.9%),無黨團結聯盟3席(2.7%),親民黨1席(0.9%),無黨籍1席(0.9%),奠定了馬英九勝選的基礎。

  1月27日馬英九完成登記參選“總統”,並抽籤為二號候選人,3月22日以58.45%得票率擊敗民主進步黨的謝長廷,當選“總統”,以民選“總統”來說應是第四任“總統”。特別費案亦於4月24日經台灣“最高法院”三審駁回檢方上訴,維持二審無罪判決,全案定讞,讓馬英九如願於5月20日得以清白之身榮登大位。(作者 廖萬隆 中國國民黨中常委)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