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抗震救災科研人員夜以繼日奮戰 劉延東慰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21 21:23:14  


  中評社香港5月21日電/據中國政府網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21日下午來到中科院地震災害遙感監測應急指揮部、聽取了有關工作匯報,看望慰問抗震救災科研人員,向夜以繼日奮戰在遙感監測和災情評估工作一線的全體同志,致以親切的慰問和崇高的敬意。她強調,科技戰線要堅決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堅持創新為民,科技救災,發揮學科交叉,綜合集成的優勢,發揚團結協作、連續作戰的精神,全力以赴,為抗震救災、災民安置和災後重建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與服務。

  劉延東說,四川省汶川地區發生強烈地震以後,中科院急國家所急,急人民所難,緊急啟動遙感監測與災情評估工作。連日來,廣大科研人員克服各種困難,連續進行雷達和光學航空遙感作業,獲取大量災區重點區域、重點部位的災情監測數據,在第一時間處理形成遙感影像,通過與災前遙感影像資料的比對、解讀和判研、及時提供遙感影像和分析報告,準確顯示了重點區域和部位的具體災情,標示了大量潛在的滑坡、泥石流、水庫潰壩等次生災害,預評估主要受災體的數量和直接損失,為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的抗震救災指揮工作提供了咨詢服務和決策依據。

  劉延東指出,當前,抗震救災工作進入關鍵階段,任務十分艱巨。中科院要繼續發揮科技優勢,全力支持和配合國家和地方有關部門開展科技救災工作,加強對遙感影像的解譯判讀,準確分析可能發生的次生災害對人員和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及重點工程的威脅,並在災區衛生防疫、心理幹預和災後恢復重建等方面,進一步提供有科學依據的咨詢意見和技術支持。

  劉延東強調,中科院要從長遠出發,在基礎研究、可持續發展研究和高技術研究方面,進一步加強前瞻部署和綜合交叉,探索和認知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的機理和規律,提出前瞻性、創造性的科學思想和對策建議,並建設災害監測網絡體系,發展監測預報、防災減災的關鍵技術和系統解決方案,為保障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人類的幸福安康做出新的貢獻。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等領導一同看望慰問。


    相關專題: 四川汶川縣8級地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