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人道與民本:大地震給了兩岸人民對話機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16 09:07:34  


  中評社香港5月16日電/即將交卸政權的民進黨政府宣布,對四川大地震啟動規模新台幣二十億元的賑災方案;其中包括動用第二預備金七億元,發動公務員捐一日所得,及向社會大眾募款,人道包機亦立即起飛。

  台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說,此一舉動引來見仁見智的議論,異議包括:為什麼要捐款給導彈對準台灣的中國大陸?為什麼不以同等標準賑濟緬甸?為什麼竟在下台五天前提出如此誇張的方案?然而,我們要說:就事論事,民進黨政府的此一舉措,是及時且正確的決策。

  四川大地震發生在台灣政權交接之際。台灣的賑災活動,由民進黨張俊雄“內閣”來發動,比由國民黨劉兆玄“內閣”發動有意義;正如謝長廷捐二十萬元賑災,亦較馬英九捐二十萬元賑災有意義。民進黨政府適時宣布賑災方案,最重大的意義是:給了海峽兩岸進行人道對話的機會。

  社論指出,近年來台灣的政治內鬥與兩岸衝突,使得台灣人對中國大陸的認知趨於複雜;四川震災發生之初,台灣社會似乎有一點不知該如何反應的尷尬。往昔曾有一度,台灣人民稱大陸人民為“同胞”;但是在“去中國化”的政客操作下,味道已漸漸變化;而且,由於兩岸主政者之間的關係時見敵意,竟使兩岸人民之間也出現微妙的芥蒂。如今,四川大地震觸發強烈的人道主題,撥開了政治的敵對與猜疑,使得兩岸當局與兩岸人民有了修補關係的對話題材;而民進黨政府能因應並掌握此一時機,宣布高規格的賑災方案,非但是向對岸表達善意,亦是將台灣人民從近年的兩岸仇恨中釋放出來。至少,現在台灣人民若欲對大陸災民表達同情並給予協助,不必再有是否“政治正確”的困擾。

  社論表示,這場兩岸對話的主題是人道與民本;也許可說是九二一與五一二的對話。當兩岸民眾分別經歷九二一及五一二的地震浩劫,應能共同感知,“安身立命”其實是兩岸人民最根本的共同對話主題;而當兩岸主政者分別面對九二一及五一二的善後難題,亦可共同感知,如何使人民“安身立命”,其實也是兩岸當局最根本的共同對話主題。政治,歸結而言不外即是人道與民本的實踐;兩岸朝野倘皆能珍惜維護人道與民本,自然即可望有互勉互惠的兩岸關係。

  災區的悲慘場景猶如人間煉獄,使人們的思維聚焦到“人道”二字,亦使政府的職責回歸至“民本”二字。溫家寶與淚眼孤女的一場對話,“妳倖存活下來,就要好好活下去”“妳放心,政府管妳生活,管妳學習”,說出了孤兒的哀苦,也道出了政府及國家的職責。九二一及五一二震災的啟示是:一個國家,不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民國”,都必須從人道出發,從民本做起;而未來的兩岸對話,若亦能以人道及民本(當然也包括民主)為基本架構,就有可能導正彼此的政治思維,發展出一種互勉互惠的兩岸互動關係。例如,大陸當局若能從人道、民本及民主的思維切入,則當他們說“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之時,也應多想想“台灣人民的希望”是什麼?

  社論認為,近年來兩岸關係的惡化,最嚴重者尚不只是兩岸主政當局之間的衝突,更遺憾的是兩岸人民也失去了互勉互惠的對話題材。希望如今正在進行的這一場“九二一/五一二”對話,能夠充分釋放兩岸人民原本潛藏或壓抑的善意,再透過民間認知及心態的改善,進而供作兩岸主政者調整改善兩岸總體關係的寶貴資源。也就是說,先讓兩千三百萬人民與十三億人民“對話”,再由兩千三百萬人民與十三億人民共同向兩岸的主政者“傳話”。如此,這場地震即可能也打開了兩岸政治對立的死結,而在人道及民本的基礎上,重新找到了兩岸對話的共同新題材,與兩岸追求的共同新目標。

  若問為何台灣會對四川震災及緬甸水災有不同規格及情態的反應?只要看張俊雄宣布將向民間募款十億台幣賑災之前,王永慶等數名企業家的捐款早已超逾此數,即知這是自然如此,也是應當如此,甚至是無人能使之不如此。

  我們仍然認為:由張俊雄“內閣”啟動賑災,比由劉兆玄“內閣”啟動有意義;謝長廷捐二十萬也比馬英九捐二十萬有意義!


    相關專題: 四川汶川縣7.8級地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