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30日電/澳門《新華澳報》今天刊登評論文章說,四月二十九日,在人類歷史上,或許並不是甚麼重大的紀念日;但在中華民族的兩岸關係史上,卻是值得大書特書: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九日,為期三天的“汪辜會談”,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取得了豐碩成果,簽署了《兩岸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等三項協議。這是兩岸分隔四十多年來,兩岸最高層次的正式接觸,及兩岸的正式談判。二零零五年四月二十九日,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在北京舉行正式會談,並發佈了題為“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新聞公報”,達成了五項共識,首次把“九二共識”列入了中共的正式文件之中;雙方宣示要共同反對“台獨”,謀求台海和平穩定,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兩岸同胞利益。這是兩岸分隔五十多年來,國共兩黨最高領袖的第一次會晤。
昨日,又是一個四月二十九日,亦即是“汪辜會談”十五周年及第一次“胡連會”三周年的紀念日,胡錦濤與連戰再次會晤。在會晤中,胡錦濤提出了“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十六字方針,對本月初蕭萬長在“博鰲論壇”中與胡錦濤會晤時,提出的“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作出了正式而又充滿誠意、善意的回應。胡錦濤還指出,三年前國共兩黨共同發佈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是國共兩黨向兩岸同胞作出的莊嚴承諾,並強調應該以此為遵循,大力加強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等各領域交流合作,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盡早恢復兩岸協商談判,務求解決各種問題,切實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台灣地區謀和平。
文章指出,此時此刻,胡錦濤再次呼籲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盡早恢復兩岸協商談判,具有特殊的意義。這段論述,已超出了例常政策宣示的意義,而是帶有明顯的針對性。這是因為,就在此前一天,馬英九新政府宣佈了第二波“內閣”人選,本應作為忠實地全面貫徹落實“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執行者和操作者的“陸委會”的主委,竟是由因宣示“特殊兩國論”而導致海峽兩會的接觸談判陷於中斷,拋出“戒急用忍”而致使兩岸經貿文化交流阻滯不前的李登輝的愛徒--台聯黨前“立委”賴幸媛出任;而配合這項人事任命的宣佈,李登輝宣稱“沒有九二共識,只有一中各表”;馬英九也表示“今後將少提九二共識,多提一中各表”。賴幸媛自己也強調她認同馬英九的“一中各表”。
賴幸媛的人事任命和馬英九關於少提“九二共識”、多提“一中各表”的政策宣示,震撼台灣政壇,也使股市應聲而跌,尤其是對兩岸關係動態十分敏感的航運股、電子股等跌幅更大。連帶地,原訂五月二十五日的江丙坤與陳雲林的會面,宣告取消;原本在今日進行的國民黨中常會例行周會,也停開一次。本來是情空萬里,卻突然密佈陰雲,就連馬英九原本規劃的七月四日啟動兩岸周末包機和大陸居民赴台旅遊,也不知道是否會遭到“跳票”。
文章表示,因此,胡錦濤昨日再次強調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盡早恢復兩岸協商談判,就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了。——它不單止是日後海峽兩會恢復談判的前提條件,而且也是馬政府為了早出政績、兌現七月四日實現兩岸周末包機和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的“支票”的必要程序。——倘若兩岸未能經過談判並簽署協議,這兩項“惠台”政策也就不可能實質推行。然而,海基會的上級單位“陸委會”,其主委竟是由認為沒有“九二共識”的賴幸媛出任,再加上三年前為連戰“破冰之旅”探路的江丙坤訪問大陸並與陳雲林簽署了“十項共識”後,賴幸媛曾痛罵他為“台奸”,雙方還為此差點鬧上公堂。而如今,江丙坤作為海基會董事長,將要與對岸海協負責人,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進行協商談判。不承認有“九二共識”的賴幸媛,是否會為海峽兩會談判製造障礙,而引發“海陸大戰”?這就是胡錦濤昨日再次強調兩岸談判應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進行的綿角所在。
因此,胡錦濤昨日提出的“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十六字方針,就值得細細品味。一方面,馬英九從堅持“九二共識”,甚至不惜為此而兩次當面與陳水扁爭論,到轉調為少提“九二共識”,背離了“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的“堅持九二共識”,應是誠信度有所減弱,故胡錦濤才特別要強調“建立互信”。另一方面,胡錦濤在馬英九、蕭萬長“擱置爭議,追求雙贏”一詞中,增插了“求同存異”,並將“追求”改為“共創”,似也是已注意到馬英九必須為兩岸談判爭取更廣泛的社會基礎,而採取了一些“退後”的策略性動作,並對此有所理解,因而特別強調了“求同存異”。亦即只要馬英九仍能堅持“一中”原則,也就可循“手中無劍,心中有劍”方式,即使少提“九二共識”,雙方也可“擱置爭議”,以“共創雙贏”,而不單止是“追求雙贏”。
文章說,這正是中共及其最高領導人胡錦濤的智睿所在。馬英九應聰慧敏捷地捕捉到這一訊息,充分授權江丙坤就當前最迫切的兩岸周末包機及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等項目,與大陸海協進行談判並盡快達成協議,以延長與選民的“政治蜜月期”,並藉此消除人們對他任用賴幸媛的疑慮,明暸他這著人事險棋的長遠戰略意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