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學者:馬玩過頭 會玩掉兩岸互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29 22:37:24  


  中評社香港4月29日電/台灣中正大學教授謝大寧今天在聯合報撰文說,賴幸媛出任“陸委會主委”,大概跌碎了大多數關心兩岸事務之人的眼鏡。

  原本在大家的預估中,由於馬英九和蘇起都曾分別出任“陸委會主委”與“副主委”,而且兩岸原本就是“總統”的職權,所以“陸委會”其實只是一個純協調與奉命執行“總統”兩岸政策的機關而已,在這格局下,“陸委會”的人事恐怕以馬能信任的親信居多。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馬居然選擇了泛綠背景的賴幸媛。

  文章說,這選擇的道理很顯然是馬希望以此擴大他大陸政策的社會基礎,更重要的則是希望那隱藏在賴背後的李登輝的身影,能夠成為他在尋求兩岸突破時,避免泛綠人士在後院放火的安全閥。當然,他也企圖藉此向各方人士,乃至對岸以及美日送出一個明確的訊息,那就是馬的兩岸政策絕對不會向對岸傾斜,他會堅持所謂的“台灣主體性”的主張。也就是說,這個人事安排不是政策性的,而是政治性的。它很明確地表達了馬在兩岸問題上的硬的一手。

  以此而言,此一人事案當然會有人說它表現了馬的很具創意,也很大膽的思考;而另一面,馬恐怕也難免暴露了他唯恐被指責為賣台的那種戒慎恐懼的原罪感。

  文章說,不過,這問題其實並不出在賴的身上,而是那必然映現在賴臉上的另一張面容。各位試想,兩岸的危機不是正因為“兩國論”而僵到了最高點,而且從此兩岸就幾乎喪失了所有互信基礎的嗎?然則在現在兩岸正尋求破冰的時刻,卻又讓李登輝這張臉以如此清晰的方式浮現,這代表什麼?莫非馬企圖執行一個沒有李登輝的李路線?相信這是任何人都會在心中浮現的一個大問號。

  若是如此的話,馬豈非在開大家一個大玩笑嗎?我們知道,只要是負責兩岸政策,都會有兩手策略,所以馬準備硬的一手也是題中應有之義,只是如此玩法,會不會玩過頭,把那好不容易稍微恢復的互信又給玩掉了?

  打個比方吧!馬希望能在兩岸間找到槓桿,以免它的大陸政策傾斜掉,這是對的,可是這槓桿一定要有一個穩固的支點,否則一個會滑動的支點,是無法表現槓桿作用的。但現在的局面,恰好以為馬為了找一個槓桿,卻把撐架這根槓桿的“兩岸互信”的支點給丟掉了,我不禁要問,難道馬正在向危險的一方滑出了重要的一步嗎?

  文章說,這樣的質疑,馬恐怕也會不以為然吧!但是如果馬輕忽了這樣的質疑聲音,那就真要懷疑他是不是真的“準備好了”。博鰲論壇的經驗告訴我們,互信在現階段的兩岸有多麼重要,馬哪裡不好找槓桿,為什麼卻要以付出動搖互信的代價來找槓桿呢?

  現在這個人事案已經覆水難收,我們就且看馬如何化解他在兩岸互信上所畫下的那道傷痕吧!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