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晚:賴幸媛 恐怕難逃棋子宿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28 15:29:25  


  中評社香港4月28日電/聯合晚報今天特稿指出,擺賴幸媛這顆棋,其實真的不難解,它有象徵意涵,兩岸是對等的,不能全然向大陸傾斜,跟大陸談判,“主權”立場也不能含糊。馬政府想讓台灣的人民放心,也向大陸釋放一個重大訊息:“馬上”之後,縱不再搞對抗,但不是從此你可以吃掉我。

  但賴幸媛擺在“陸委會”主委的位上,也頂多就是這個象徵意涵了,兩岸政策向來是“總統”說了算,“陸委會”主委跟“國安”系統,有發言權及建議權,但最終的定奪必然是馬英九。賴幸媛要坐上這個位子,馬一定跟賴有所溝通,“陸委會”執行的是集體的決策,不能用個人意見影響大局。

  特稿指出,兩個案例用以佐證“陸委會”主委實質位階,一個是1999年7月9日李登輝發表“特殊國與國關係論”,當時的主委蘇起正在美國,返台後度過一個周末,周一早上進入“總統府”,下午出來開記者會面對,做的就是整場如何詮釋“兩國論”,包括“特殊國與國關係”的英文怎麼講,蘇起心中當然不是做如是想,但他只能按照早上開會的結論對外勉強說明。

  另一個案例似乎是反向對照,2000年的6月下旬,陳水扁接見美國訪客,表示願意接受九二共識,當晚“陸委會”主委蔡英文連夜開記者會,以四點聲明否定陳水扁講法,感覺起來是主委駁了“總統”,但實際情況是,當天是“國安會”緊急開會,決定否認這項說法,陳水扁也點頭,蔡英文才出來開記者會。

  賴幸媛亦如是,當她跟蘇起及“國安會”的諮詢委員等開會時,她必然會有意見,她也可能進到“總統府”裡,跟馬英九面陳利害,但當她出來說話,她一定得說馬英九的意志與想法,以及馬的政策。

  這可以說是這個系統的規矩,何況,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已經在競選過程與當選之後多所陳述,賴幸媛必然了然於心,如果賴完全無法接受,想必是不會接受邀請出任此一職務。

  當然,賴幸媛出任似乎意味著李登輝的子弟兵總是占據著“陸委會”主委這個位置,從他當權時期的數任主委,到扁當選後的蔡英文,到如今的賴幸媛,但這並不意味賴幸媛可以執行李的政策,如做此想就太簡化了。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