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解析中國空軍戰機更新計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28 09:25:18  


文章稱中國空軍蘇-30MKK戰機編號爲殲13。
  考慮到台灣海峽的緊張形勢以及日本右翼的崛起,再加上美國在周邊國家軍事力量的加强,中國正在有條不紊的更新其戰鬥機部隊的戰機。

  過去一直以爲解放空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雖然裝備的戰鬥機數量龐大,但都是些過時的老舊飛機,這種傳統的觀點已經被顛覆。得益于中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在戰鬥機更新上投入了巨資,目前在發展的有成飛的殲10、FC-1以及西飛研制的殲轟7A以及由沈飛國産的蘇-27系列戰鬥機。

  成飛研制的殲10A以及雙座的殲10S于2004年8月正式進入解放軍空軍航空兵部隊服役,該機服役時裝備的是由俄羅斯留里卡一土星設計局研制的AL-31 F渦扇發動機,後來根據殲10要求的尺寸,土星設計局又對該型發動機進行了修改,推出了專門適用于殲10的AL-31 FN,2000年初,中國和俄羅斯簽訂了購買54台該型發動機的協議,2002年開始交付,至2004年已經全部交付完畢。第二批1 00台該型發動機的訂購協議于2005年7月簽署,目前正在交付中。據信而由中國航空第一集團公司(AVIC 1)下屬有關單位研制的渦扇1 0A(ws一1 0A)渦扇發動機將替代進口的AL-31 FN,裝備新制造的殲10。對于殲10的官方報道很少,直到2006年年底中國官方媒體才公開了該型戰鬥機,這可能是一種可以對外出口的標志。

  同樣由成飛研制的FC-1主要面向巴基斯坦,該機在巴國內編號爲JF-17,綽號“雷電”。由于該機屬于輕型戰鬥機,所以解放軍空軍幷沒有裝備該機的計劃,但有報道稱2008年將有8架該型飛機進入空軍服役,不過這個報道尚未得到證實。

  中國從1992年開始裝備蘇一27系列戰鬥機,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目前解放空軍中裝備了爲數衆多的蘇-27系列戰鬥機。首批購入的蘇-27型號爲蘇一27SK,由阿穆爾共青城加加林飛機制造廠(KnAAPO)制造,共34架,分兩批(16架和18架)交付,後來又訂購了40架蘇-27UBK,同樣由KnAAPO制造。隨後中國購買了該機的生産許可,在國內由沈飛制造該機,俄共提供了95架蘇-27SKM的散件供沈飛組裝,中國組裝的首批兩架蘇一27SKM于1998年12月首飛,該機在國內編號爲殲11。殲11具備初期的蘇一27SK不具備的功能一後者只能使用無制導的空對地武器,而殲11則可以使用蘇一30MK使用的精確制導空對地武器。考慮到該機生産持續時間比較長,所以中國對殲11進行了部分改進,據稱在部分批次的殲1 1上已經用國産的WS-10A渦扇發動機取代了原先俄制的AL-31 F發動機,而且國産的神電(音譯)-10雷達取代了原先的N-001 E,而且國産的霹靂1 2以及其他國産武器已經開始取代俄制武器。估計該機的最終生産數量在200架左右,最終要看中國對該機的需求程度和中俄兩國的最後協議。

  由于蘇一27强調對空作戰,對地攻擊不是該機的强項,而日益重視打擊能力的解放軍空軍迫切希望裝備一種多用途戰鬥機,經過綜合考慮解放軍空軍還是選擇KnAAPO生産的蘇-30MKK,該機在國內的編號爲殲13。1999年和2001年兩次協議共訂購了97架該型飛機。該機裝備有N一001V型雷達,而且在航空電子設備以及搭載武器範圍上都進行了優化,所以其對地打擊能力要遠遠高于蘇一27。

  除此之外,解放軍海軍航空兵也看上了該機,目前海軍航空兵已經裝備了24架蘇一30MK2,該機采用了改進後的N-001 VEP雷達,具備發射反艦導彈能力,蘇霍伊方面表示對再獲得中國的解放軍海軍航空兵的訂單很有信心,數量可能是24架,型號可能是經過航空電子設備以及發動機升級的蘇-30MK3。

  最近的報道顯示解放軍海軍航空兵對蘇一33産生了濃厚的興趣,據稱解放軍高層正在商議是否購入50餘架蘇一33,顯然該機是不會裝備岸基部隊的,其最終用戶當然是解放軍未來的航空母艦,解放軍未來的航母一旦選擇蘇一33作爲艦載機,其需求的數量恐怕就不會僅僅是50架了。

  解放軍海軍航空兵中還裝備有一定數量的殲轟7殲擊轟炸機,該機由西飛生産,目前該機的改進型即殲轟7A已經面世幷投入生産,從圖片上分析,改進後的殲轟7A裝備了比較先進的航空電子設備,其精確對地打擊能力也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未來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對該機的需求量應該是比較大的,估計數量在100架以上。

  目前已經有大量的消息認爲中國正在進行下一代戰鬥機的研制,其型號尚不得而知,從一些照片上顯示的模型來看,中國的下一代戰鬥機可能和美國F-22A非常類似,可能采用WS一10A的後續版本(可能是一種矢量發動機)。可能沈飛成爲下一代戰鬥機研制的主要單位,不過由于中國的保密體制,目前對該機已經進入到什麽階段尚不得而知。(作者:大衛·威利斯 編譯:楊增輝 本文節選自:航空世界雜志第4期《全球戰鬥機市場分析-亞洲篇》 來源:《航空世界》雜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