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排藍民調點燃路線之爭 延燒到黨魁選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21 12:22:51  


民進黨中常委蔡同榮(左)登記參選黨主席,是否接受協調受注目。(鄒麗泳攝)
  中評社台北4月21日電(記者 鄒麗泳分析報導)民進黨最後一場擴大檢討會,游錫堃在分組會議中對廢除“排藍民調”持保留意見,隱然觸動黨的路線論戰。排藍民調表面上是黨公職提名制度的遊戲規則,內涵則是深綠路線的實踐。

  “排藍民調”與“正常國家決議文”都是游錫堃在黨主席任內大力推動的“黨策”,引領民進黨更堅定地朝“本土至上”甚至“唯本土論”的深綠路線挺進。兩者不約而同引發路線論戰,對裂解民進黨有異曲同工之妙。

  排藍民調的實施,把民進黨分成極端本土派與非本土派,本土被工具化成為黨內鬥爭的利器,被扣上“十一寇”帽子的蕭美琴、鄭運鵬等黨內形象青壯派都在初選中敗陣下來,導致劣幣逐良幣,拖垮整黨形象,種下民進黨“立委”敗選遠因。

  “正常國家決議文”擾亂民進黨在大選的團結,謝游兩派公開互槓、纏鬥好幾個月不休,謝長廷要走務實路線以吸引中間選民,游錫堃要用“正常國家決議文”框住謝長廷,讓他無法違背“正名、制憲”理念,在陳水扁出面整合下方休。然而,謝游心結加深不說,也說明“本土至上”或“唯本土論”路線神經敏感。
 
  “本土”與“非本土”割裂式的路線爭議都造成相同的結局,那就是裂解民進黨或弱化民進黨的向心力與團結,黨內的內部矛盾無限上綱到變成敵我矛盾,同志瞬間變成敵人,殺過頭的結果是自我抵銷力量。“立委”與“總統”大選敗選重要原因是“分裂的民進黨”對抗“團結的國民黨”。

  這種自我分化現象會不會延燒到5月18日舉行的黨主席改選,頗值得觀察。在三位候選人之間,辜寬敏、蔡同榮都是走“本土至上”的深綠路線,蔡英文則代表理性務實的台灣主體派與國際派。

  民進黨經過縣市長、“立委”及“總統”大選三次慘敗,現在究竟應該朝理性務實的精緻化主體路發展,還是固守上個世紀中期以來踏步的本土至上論,已經有很明確的答案!

  謝長廷今天開始對黨主席選舉進行協調,辜、蔡兩位加起來超過150歲的老人是以大局為重,同意協調產生黨主席,還是要讓民進黨延續“本土內鬥”,重演誰不夠本土、不夠綠、不夠愛台灣的戲碼,就要看兩人的智慧。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