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威脅超美國” 歐洲抹黑中國形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18 11:33:58  


 
  歐洲人對華誤解深 

  歐洲人對中國缺乏了解,直接導致他們對中國的偏見。 

  挪威的阿恩·利傑達爾·林高德是名人權人士,前不久負責接待到挪威演講的“疆獨”分子熱比婭。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非常憂慮”在中國的維吾爾人及藏族人的狀況,可當記者請他親自到中國新疆及西藏看一看時,林高德卻表示,他申請中國簽證時一定會被拒簽。對于何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林高德說是熱比婭那些人告訴他的。 

  瑞典首相賴因費爾特訪華之前,無論在面對瑞典議會質詢還是接受媒體採訪時,都表示,“尚未決定是否與中國領導人討論人權問題”。但在他向中國提交了“需要釋放的政治犯名單”後,又向瑞典媒體說,他之所以在行前沒有公開明確是否討論人權問題,是擔心中國會因此取消他與中國領導人的會見。 

  瑞典《每日新聞》報記者佩爾·阿林號稱“中國問題專家”,經常在報紙上發表指責中國人權問題的文章,但他只去過中國兩次,第一次在1985年,另一次是2000年,累計在中國停留時間不足三周,而他之所以能寫出大量的涉華評論文章,不過是因為他對CNN、BBC等媒體上的涉華文章較為關注。 

  雨果是住在巴黎近郊的一個年輕人,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如今法國人很害怕中國,你們經濟增長太快,法國很多工廠都搬到了中國,我們年輕人很難找到工作,在法國的中國留學生畢業還要搶走我們的工作機會。”近日,法國《世界報》刊登了法國亞洲中心主任戈德蒙特的訪談,他說:“在近3年內,我們對中國的感知有一個很大的轉變,2004年初,胡錦濤訪問巴黎,埃菲爾鐵塔紅旗招展,我們在電視上談論中國新年等等”,但現在“我們擔心中國經濟兩位數增長、中國貨幣不升值、中國勞工薪水低、中國的假貨,中國不和我們適用同樣的規則。我們失業率上升,很自然就表現出苦惱”。 

  歐洲對全球化的恐懼 

  挪威人權研究中心的科恩·威廉斯把歐洲對中國的不信任歸結為“中西方在思維、文化和歷史傳統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在東亞國家,對領土問題歷來都十分嚴肅,但在歐洲,當年挪威為發展本國經濟甚至提出過可以用北方領土換取瑞典的沃爾沃公司,所以很多挪威人都不能理解中國人為什麼對“藏獨”、“疆獨”如此敏感。不過,他的話只說了一個方面,眾所周知的是,英國、法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都對國內分離主義採取不妥協的強硬態度。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問題研究所所長馮仲平認為,歐洲民眾對中國看法發生變化的根源在于歐洲民眾對全球化的恐懼,在不少歐洲人看來,中國近年的經濟發展與崛起已經對歐洲構成了挑戰,成為歐洲的一種威脅。馮仲平認為,這樣的民調不會有太大影響,“美國在此前歷次民調中都是全球穩定的最大威脅,但這並沒有影響歐洲國家對美的外交政策。”歐洲此次的對華民調也不會成為歐洲各國政府制定對中國外交政策的依據。 

  “中國經濟日益發展,中歐之間的經貿問題又很突出,不少歐洲人認為,中國的發展對歐洲是一種威脅。”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王振華研究員說。“這次西藏問題,只不過是一個歐洲對華民意扭轉的導火線罷了”,除經貿問題之外,根本性的問題在于歐洲民眾從心裏不願意接受中國的發展模式。歐洲一般都把中國看成一個專制國家,現在這個國家又擁有龐大的經濟實力,中國的這種發展模式對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對第三世界國家都具有廣泛的吸引力,這將降低歐洲模式的吸引力。這種對中國政治制度與發展道路的根深蒂固的偏見,是意識形態擴大化。 

  王振華說,經濟上歐洲民眾有民族利己主義,政治上又是意識形態擴大化,當歐洲與日益發展壯大起來的中國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相遇時,他們就很容易產生恐懼之情。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