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揭秘國産新潜艇研制過程:最大潜深增加數十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09 10:49:12  


中國國産新型宋級改型潜艇已經批量列裝。
  早春,北京。 

  我國潜艇專家一致通過對某型潜艇的設計評審,它標志著我國新型潜艇的研制水平實現曆史性跨越。海軍裝備部駐某研究所博士軍代表黃加强,受命參與此型潜艇的研制管理工作。 

  6年爬艙,他摸透了潜艇的五髒六腑 

  1996年12月,黃加强獲得海軍工程大學艦船工程博士學位,出人意料的是他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機會,選擇到某造船廠,成爲海軍第一批博士軍代表。 

  臨行前,導師郭日修送給黃加强一句話:既要忘記自己是博士,又要記住自己是博士——當組織上交給你任務時,你要忘記自己是博士,不能挑三揀四;當你開展具體工作時,要記住自己是博士,工作標准要高。 

  到單位報到後,黃加强設定的第一個目標是“彌補缺陷”。他白天和工人師傅一起拿著圖紙上艇爬艙室、摸管路;晚上翻閱1米多高的裝備圖册和構造資料。就這樣,黃加强爬遍了潜艇的每一個角落,摸遍了每一根管路,完整地掌握了潜艇建造工藝、工序和重點控制環節。 

  身邊的同事和工廠師傅經常看到一身油污、滿臉汗水的黃加强,他們對這位博士軍代表的踏實幹勁兒深爲贊許。 

  潜艇結構複雜、技術密集,每艘艇上有上千條焊縫、上千種管路和閥門、上萬件儀表、設備……爲確保新造潜艇出廠100%合格,黃加强對自己所監造潜艇總是查了又查。 

  他最擔心的是潜艇的焊縫,一個極小的不合格焊縫將直接威脅著潜艇的安全。他經常與工人師傅們一道,采用X光、超聲波、磁粉探測等方法,在狹小的潜艇艙室,對數千條焊縫采取地毯式檢查。由于長時間爬行檢查,他的臂肘和膝蓋水腫出血,乃至渾身上下皮膚瘙癢、潰爛…… 

  經過在最基層的磨煉,黃加强很快就嶄露頭角。 

  一年夏天,黃加强所在的工廠遇到了非常棘手的技術難題:某新型塗料首次在潜艇上大面積使用,然而,在施工過程中却産生了粉化、起皮現象,反複塗裝1個多月仍不能消除,施工陷入困境。 

  黃加强主動請纓,擔任軍方技術主管,投入到攻堅戰中,最終徹底解决了此類問題。 

  爲了適應新型潜艇的研制建造工作,黃加强又系統學習了新型動力技術、潜艇三維設計技術、模塊化設計建造技術等高新領域的知識。 

  憑借廣博的知識,黃加强逐步在新型潜艇的研制管理上取得了發言權和主導權。在某型潜艇預研過程中,他和同事們一起,在5年多的攻堅戰中,經過對潜艇的系統分析和上千次論證,創造性地提出了200多項合理化建議,得到了專家們的肯定和采納。 

  一項建議,使新型潜艇下潜深度大幅增加 

  每一艘潜艇的建造都是從白紙上開始的。 

  新型潜艇第一張設計圖紙誕生,黃加强就有了一個信念:我們正在揭開人民海軍潜艇建造史上新的一頁,確保潜艇設計質量,這是我的神聖使命! 

  那年,黃加强奉命參與某新型潜艇研制管理工作。爲了使該型潜艇的結構和系統發揮最佳效益,黃加强著眼今後武器裝備發展方向,通過周密計算,大膽建議將下潜深度增加數十米。 

  方案一提出,就引來許多反對和質疑聲。“裝備已經可以滿足性能指標了,幹嘛還要較這個真呢?”“生産工藝難度大,質量和進度都難以保證!” 

  第一次方案評審會不歡而散。面對衆議,黃加强心里十分清楚,若采用原來規定的下潜深度,研制過程基本無技術風險;但隨著下潜深度的增加,潜艇面臨著多項關鍵技術的考驗! 

  潜艇下潜深度的多少是評定其技術性能和可靠性指標的一個關鍵性依據,這事關我國的和平“盾牌”能否有效履行曆史使命。黃加强對自己的方案反複推敲,幷多次登門向潜艇專家請教,對需要突破的關鍵技術以及實現目標的可行性都了如指掌,進而堅定了信心。 

  方案討論會進行了一輪又一輪,專家們誰也不敢貿然表態。在第6次方案討論會上,黃加强開門見山:“四平八穩,關鍵技術就無法突破,身爲一名軍事代表,履行好曆史使命,就必須勇于創新,敢于冒險!”隨後,黃加强代表軍方鄭重地在評審意見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這一方案,得到了多方專家的贊譽,工業部門也采納了黃加强的意見,按照新增加的深度指標進行船體設計和施工。 

  “裝備的質量就是生命,對于我們來說,填充一個數據和要素是簡單的,但每一個數據和要素,却都關系到戰友的安危和戰爭的勝負!”黃加强經常這樣告誡自己。尤其在産品的設計定型階段,他不容自己有絲毫的閃失,總是細之又細、慎之又慎地對待每一張圖紙、每一個數據,確保“零誤差”。 

  一次,某個器件交付測評中心測評,在氣象條件非常理想的狀態下得出的結果很好。但黃加强却多想了一層:真正的戰場會是這種理想狀態嗎?于是,黃加强和同事們一起模擬了多種惡劣環境對該裝備進行測評。 

  有人私下里說:“這不是鶏蛋里面挑骨頭嗎?”黃加强耐心地解釋:“我這樣做不是爲了刁難誰,而是爲了戰鬥力。”在科研小組和廠方的共同努力下,這個裝備最終通過了嚴格條件下的測評。 

  一個公式,改變了潜艇安全性設計 

  潜艇,是深海里隱蔽作戰的特殊艦艇。然而,由于潜艇貯備浮力小等多種原因,世界上也曾發生多起潜艇失事沉沒事故。 

  爲部隊官兵生命負責,爲未來戰爭負責,黃加强總是敢于創新,勇于挑戰。 

  在進行大潜深潜艇安全系數研究時,傳統的辦法是將材料、建造、使用等各方面的影響因素簡單叠加起來考慮,然而,這種辦法幷不能真實反映潜艇服役後的安全情况。 

  黃加强多次到相關科研所查閱以往所有的研究報告,又到試驗現場了解有關試驗試航情况。 

  他拋開傳統的思想模式,首次提出了設計計算方法。這種方法真實反映了潜艇安全系數各方面影響因素的作用,同時也更能直觀地反映潜艇服役若幹年的安全情况。 

  計算方法一經提出,立即得到研究單位的認可。 

  作爲博士軍代表,黃加强工作中還有另一個鮮明特點:他既能據事論“理”,又能直接與科研單位的專家、總設計師面對面地交流、探討。每當軍代表在質量監督中發現問題說“不”的時候,黃加强却能進一步說明爲什麽“不”。 

  科研項目確定前,工業部門多位朋友給黃加强打招呼,希望能關照一下。在科研項目討論會上,黃加强站起來挑刺,從科研方案的可行性,談到科研思想的完善;從新裝備的長遠發展,談到前沿科研成果的轉換……聽著黃加强嚴密科學的論證,領導和專家都對這個敢于直言的軍代表竪起了大拇指! 

  在總代表汪宏偉的支持下,黃加强同軍代表室其他同志一起,認真分析研究,反複核對計算,果斷將科研項目核减調整到40多個!不但使科研項目設置更加科學、合理、管用,同時也爲部隊節約了大量經費。(來源:中國青年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