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日軍事熱綫“冷暖自知” 雙方互信决定成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09 08:52:16  


  中評社香港4月9日電/中日建立軍事熱綫,最爲關鍵的是解决中日兩軍之間的互信問題,否則即便設立熱綫也“熱”不起來。

  國際先驅導報報道,3月31日,日本《朝日新聞》網站報道稱,正在中國訪問的日本防衛省事務次官增田好平當天與中國軍方高層會談達成共識,雙方將于4月召開中日軍事熱綫首次作業小組會議。不過,經過本報多方查證,除了《朝日新聞》,未見任何日本媒體和中國媒體有類似報道,中國軍方也未對外披露這一消息。

  如果這一消息屬實,將意味著中日軍事熱綫談判的正式啓動,“將是兩軍交流的又一實質性進展。”軍事科學院研究員江新鳳對《國際先驅導報》說。

  日方最先提出熱綫構想

  中日軍事熱綫的最早倡議者是時任日本防衛廳長官的額賀福志郎。 

  2005年11月20日,日本朝日電視台在其每周日播出的一個討論節目中,推出了一個專題,題目是“問新任兩閣僚的戰略:如何應對在經濟和軍事方面力量大增的中國?”額賀福志郎作爲其中一名新閣僚參加了這個討論。在電視鏡頭前,這位曾多次訪問過中國的日本高官在對中國軍力增長表示“憂慮”的同時,他提出兩國應設立“類似熱綫的東西”。

  當時,日本防衛廳指稱,“過去6個月來,日本戰鬥機曾30次驅逐進入日本領空的中國飛機,比去年同時間多出2倍”,額賀福志郎因此建議兩國設立熱綫電話,“我們必須加强交換資訊,以防這些事情發展至軍事威脅的地步”。

  實際上,渲染“中國軍力威脅”是日本的一貫做法,“而在與中國建立軍事熱綫問題上,日本可能比美國還要迫切,因爲它一直想摸中國的底,包括國防建設以及軍隊未來走向。”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副秘書長滕建群對《國際先驅導報》指出。

  東海爭端將是溝通重點

  兩年之後,這條熱綫的設立問題被正式提上議事日程。2007年4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問日本,他在與時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會談時同意共建中日軍隊聯絡機制。《讀賣新聞》當時報道稱,日本希望在時任中國國防部長曹剛川訪日時,能就設立兩國軍方熱綫與日方正式達成協議。在當年8月,這一協議在曹剛川訪日時最終達成。 

  如今,中日軍事熱綫談判即將啓動的消息傳來,在江新鳳看來,熱綫如果開通,主要針對的是東海問題。“這樣更有現實意義。”江新鳳進一步解釋說,過去三年,中日雙方關于東海油氣田問題的爭論一直懸而未决,最初的設想是建立一條海上熱綫,就是爲了預防東海油氣田發生突發事件。

  不過,江新鳳也强調,“今後,台海問題、釣魚島問題等安全領域的問題可能也會涉及。”滕建群則認爲,溝通內容還不僅局限在沖突層面。“更高層面是對雙方軍事戰略、軍事現代化的溝通。”

  雙方互信决定成敗

  然而,就在軍事熱綫談判的消息傳出幾天前,日本又出台報告大肆渲染“中國軍事威脅論”。

  3月26日,日本防衛研究所公布了年度報告《東亞戰略概覽2008》,在七章中有兩章跟中國有關:一章關于中國太空威脅,一章關于中國海軍威脅。報告宣稱,“中國將在2010建成兩艘航空母艦,而中國海軍戰略正在從近海防禦戰略轉向遠海防禦戰略”雲雲。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報告將去年曹剛川訪日目的說成是“以防衛交流爲幌子,宣傳其和平形象”。而把去年11月中國海軍“深圳號”導彈驅逐艦訪日說成是,“在實施軍事遏制的同時,通過海軍的友好訪問渲染和平友好氣氛,通過讓日方猶豫是否在東海采取行動,中國就可以實質上在東海確立霸權”。

  對此,滕建群向《國際先驅導報》指出:“無論是曹剛川部長訪日,還是中國軍艦訪日,都說明了中國把曆史問題先擱置一邊而致力于推動中日軍事交流的誠意。但日本防衛研究所作爲日本防衛省下面的智囊機構,以這種態度對待中國國防部長和軍艦的訪問,可見日本對中國是多麽不信任。”滕建群表示,中日建立軍事熱綫,最爲關鍵的是解决中日兩軍之間的互信問題,否則即便設立軍事熱綫,也“熱”不起來。“就好比兩個人交朋友,你都不信任我,我怎麽跟你交朋友?!”

  幾條熱綫各有不同

  放眼未來,與外軍建立軍事熱綫將是中國今後軍事外交的組成部分。除了中俄軍事熱綫已經開通,中美、中韓的軍事熱綫談判都在進行中。滕建群預計,中國跟其他周邊國家的軍事熱綫也在醞釀當中。“主要是爲了减少誤判,營造一個周邊穩定的安全環境。”

  當然,這些熱綫的“冷暖”各有不同,其“溫度”取决于國家間關系、兩軍交流的程度等。比如,“中俄兩軍可以肩幷肩地進行聯合反恐演習,但中國跟日美還達不到這種程度,這也决定了中日、中美軍事熱綫與中俄軍事熱綫有很大不同。”滕建群還預計說,日方很可能還會繼續通過這條熱綫,向中國提出所謂“中國軍事透明度”的問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