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陳子帛:兩岸整合 從“九二共識”重新出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06 11:50:29  


  中評社香港4月6日電/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陳子帛昨日在新加坡聯合早報撰文說,人們注意到,迄今語焉不詳的“九二共識”已成了台灣“准領導人”馬英九和大陸對台當局難得一見的政治交集。

  對2008年5月之後的兩岸關係,人們多有樂觀的期待。一則拼經濟不僅是馬蕭配競選的主要訴求,也是台灣主流民意的期待。自80年代中後期以來,兩岸經貿互動持續,台灣經濟目前對大陸的依存度已超過25%,台灣當局决心重振經濟,就不能不在兩岸關係問題上邁出更積極的步伐,因此,“拼經濟”意味著兩岸經貿關係將進一步發展。

  而馬英九當選之後在這方面的承諾甚多,諸如開放大陸觀光客赴台、台灣金融機構登陸、兩岸假日包機直航、人民幣兌換等,將逐漸付諸實施;二則胡錦濤在與布什熱線電話中,主動提到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兩岸交流協商,新華社播發的英文稿甚至出現“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話語,如若北京願意對“一中各表”採取默認的態度,則兩岸關系呈現良性互動的態勢是可以期待的。

  從“九二共識”重新出發

  文章指出,對馬英九當選之後的兩岸關系,目前一般存有兩種觀點:一是認爲,經過多年的互動和磨合,目前台灣民衆的心態有了明顯的轉變,對大陸以及大陸的政治現實不再那麽抗拒和害怕,對進一步開放大陸政策也有更多期待。這種觀點在大陸學界和研究機構似乎有較普遍的認知基礎。與此相悖的觀點很多,除了陳水扁在“馬扁會”上質疑“九二共識”之外,“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接受《自由時報》專訪時也指出,大陸的對台政策並不建基於“九二共識”,而是建基於“一法兩公報”(反分裂法、胡連會公報、胡宋會公報),癥結點在於如何面對和詮釋“中華民國”的定位。

  兩岸從1949年之後就一直存在“一中各表”的問題,兩蔣時期的基調是“漢賊不兩立”,但彼此對“一個中國”原則毫無歧義;李登輝主政之後先是設置“國統會”,頒布“國統綱領”,並在1992年兩岸香港會談期間透過文件文書,在各自解釋“一中”意涵的基礎上開啓了兩會交流,促成了辜汪會談,短暫出現了良性互動的局面,再就是“兩國論”風波,兩會交流陷入停頓;陳水扁主政期間的種種,在此不做贅言。

  文章說,“九二共識”確實是前“陸委會主委”、現爲馬英九的國際與兩岸事務智囊蘇起所歸納,但決不是憑空杜撰。至於“一中各表”的問題,據前“陸委會副主委”鄭安國所指出,陳水扁在2000年6月27日接見美國傳統基金會代表時,說過願意接受“一中各表”的共識。但北京迄今爲止並沒有對“一中各表”正式表態。

  無論是文獻考據學或政治詮釋,九二共識畢竟不是憑空想象,它未必有嚴格意義上的法律效應,但的確被當時的兩岸當局所接受,否則,辜汪會談無法順利在新加坡舉行,而1998年辜汪上海會晤、辜江北京會談更難以想象。

  如何面對台灣的“身份追求”

  文章認為,馬英九當選之後的兩岸關系,其實就是恢復到1992年香港會談以及1993年辜汪會談的狀態。如果對“九二共識”沒有太多異議,則從這個基礎上再出發,對彼此都沒有負面因素。問題卡在有沒有“一中各表”之上,如果有,那如何“各表”?馬英九已經放出狠話,如果不承認“一中各表”,兩岸就不必談了。在北京還沒有作出正式立場宣示之前,這樣的放話未必明智,但作爲台灣“准領導人”,他只能這樣說,也必定會這樣做。

  馬英九本人和國民黨並不贊成台獨,反對將台獨作爲政治選項,但他曾明確無誤指出,統一不是台灣的選項。他的“中華民國情意結”根深蒂固,是衆所周知的。

  文章提出,胡錦濤的“在一個中國原則之下,什麽都可以談”,是否已經包括了直面台灣客觀現實的思想准備?也許,2008年的兩岸互動以及未來的兩岸整合,可以先從互不否認對方開始。這一步能不能邁出,是我們觀察中共對台政策新思維的一個切入點。

  當然,我們也必須警覺,代表台灣本土利益的馬英九執政團隊或許還有這樣的决策思考方向:經濟上盡量從大陸獲得實惠和好處,但在政治上始終堅持台灣的“主體性”,堅持“一中各表”或有化解僵局、恢復交流的現實考量,但恢復元氣之後的台灣,還會和大陸日益接近,抑或在政治上和大陸保持距離呢?兩岸新的遊戲規則正在醞釀中,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