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澳門日報:台民衆盼結束“正名”鬧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05 13:54:44  


  中評社香港4月5日電/由中華郵政公司改為現名的台灣郵政公司,原本計劃依照往例,在今年五二○發行馬蕭就職紀念郵票,不過馬蕭辦公室二日表示,印製紀念郵票不是當前最迫切的問題,而且郵票用字“合法性尚有爭議”,馬蕭辦公室因此決定暫緩印製紀念郵票,等馬蕭就任後再研議。澳門的澳門日報今日刊登社論說,類似這樣的爭論還很多,台灣民衆不勝其煩,希望民進黨政府推行的“正名”鬧劇快點結束。

  中華郵政公司是從一九九六年起,在“五·二○”正副“總統”就職日當天,發行兩人肖像的紀念郵票,至今年發行過三次。去年二月,在引發極大爭議的“正名”風暴中,台灣“中華郵政”被改名為“台灣郵政”。如今再次政黨輪替,馬英九強調,“中華郵政”不能亂改,是有法律規範的,改叫“台灣郵政”就是違法。台灣郵政幹部與工會正醞釀重新“再正名”,工會理事長蔡兩全指,多位董事將在六月提案,徹底解決爭議;只要到時“行政院”再以行政命令執行,經董事會同意即可迅速掛回“中華郵政”的招牌。

  蔡兩全指出,台郵改名一年多來,一堆配合“正名”與“入聯”的政治性動作,不但遭外界詬病,更造成內部作業困擾,內部早有再正名的氛圍,大多數人也支持改回中華郵政,希望這出進行一年多的鬧劇快點結束。馬英九去年二月即說過,如果執政將再改回來,如今是馬兌現諾言的時候。

  社論指出,可是落敗的民進黨卻仍然意識形態掛帥,不思悔改。一些民進黨黨籍“立委”首先發難,攻擊馬英九選前強打文宣“台灣向前行”,選後卻因為郵票上有“台灣”二字,而暫緩發行就職紀念郵票,根本就是將“台灣”當作衛生紙用完即丢;馬英九是選前“愛”台灣,選後“礙”台灣,不願意做“台灣的‘總統’”。

  民進黨上台後,為推行“台獨”路線,配合“入聯”,搞了一大堆政治性的“正名”動作。除了中華郵政公司之外,一大批帶有“中華”、“中國”字樣的公司都被粗暴改名。大選前,因“中正紀念堂”的更名以及“大中至正”拆牌,也在社會上造成莫大爭議。民進黨這樣做的結果,不但給社會帶來困擾,造成族群對立,最後連自己也輸掉了政權。

  馬英九當選後接受一連串的媒體專訪,表明對於民進黨的粗暴改名可以做些調整,但不要保留仇恨。很遺憾,民進黨仍以意識形態搞對抗。被改名為民主紀念館的台北中正紀念堂內,由“二二八基金會”在銅像大廳展出的“民主開門自由風吹”特展,在蔣介石銅像周圍掛起三百多個風箏、臉譜、原住民拼板舟、綁着抗議頭帶的展示架,以及巨幅的民主墻展板,把蔣介石銅像遮蔽起來。如今展期已經結束,展品封館拆除,恢復原貌。但台灣“教育部”官員表示,如果展出單位願意把展品留下來,“教育部”也可以接受,大廳中被遮蔽的蔣介石銅像何時“出關”,仍有變數。馬英九指出,中正紀念堂有其設置與管理條例,名稱就叫“中正紀念堂”,民進黨不顧一切改名,本身就非法,當然無效。未來會廣泛徵求社會共識,再依照法定程序處理。但這不是最優先的施政,現階段以經濟問題優先。

  對於被民進黨刻意篡改的教科書,馬英九認為應該撥亂反正。中國史不應該視為外國史,他贊成增加台灣史,但在中國史的處理上,不能變成不是本國史,搞得好像自己是外國人。馬英九明確指出,他不贊成將“光復”改成“終戰”,因為“光復”的詞意裡有很重要的歷史意義,台灣原來被日本統治,後來拿回來叫“光復”,不能說沒有意義在裡面,且“終戰”一詞是日本人的用法。

  社論指出,輸掉政權的民進黨正在檢討,但那些改革之聲是不是能佔主流,值得關注。民進黨如果還是緊抱“台獨”路線,迷戀舊的一套,繼續搞分裂,搞對抗,那就難免分崩離析,淪為永遠的在野黨。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