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馬英九的挑戰:活力經濟,內外兼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30 08:14:08  


  中評社香港3月30日電/馬英九當選了,並拿下歷屆民選“總統”的最高得票率。人民為什麼選擇了他?選後多項民意調查結果都指出,民眾投票給馬英九的眾多理由中,“經濟”因素都高居第一位。也因此,外國媒體曾以“經濟的選擇”,形容這次台灣“總統”大選的結果。台灣聯合報今日刊登社論指出,穩定的經濟成長,原是人民最基本的要求,也最現實的期待;然而,處此當前全球經濟自峰頂而下的逆風中,這也將是馬英九最現實的挑戰。

  從選戰開打以來,馬英九與其副手蕭萬長即直攻人民最關切的溫飽議題。馬蕭提出以產業鬆綁創新、兩岸經貿動態調整及與全球連結的政策原則,期望將過去八年因意識形態而故步自封的鎖“國”經濟,得以走出兩岸通、全球通的活力經濟;並輔以愛台十二項建設的公共投資、負所得稅制的稅制革新等,實現經濟成長率百分之六、失業率百分之三以下及八年後平均每人國民生產毛額達三萬美元。馬蕭的經濟治理思維是運用台灣經濟的運籌優勢,釋放經濟要素發展的空間,藉以做大經濟成長大餅,提高國民所得;這樣的思維原是台灣經濟運行的正軌,實屬應然,結合民之所欲,自能打動人心。

  社論說,不過,攤開馬蕭的經濟相關政策及目標,林林總總上百項,有短期作為,也有長期建設,調和各項政策間的優先順序,已是新政府的首要之務;其中,不少作法更是半年前經濟情勢下的思維,恐已難符合當前形勢所需。舉例來說,愛台十二項建設是八年政府要投入二兆六千餘億元,帶動民間一兆三千億元關聯投資,值此鋼筋、水泥等營建成本陡升、政府標案頻頻流標之際,即使暫時不論政府財政負擔能力、投資效率等問題,也須考慮有限資源競用的排擠效應,再次評估十二項建設的必要性及時效性。選舉與當家畢竟不同,量力而為、因時制宜原是執政者的責任。

  再就當前經濟環境而言,過去幾年世界經濟經歷了二次世界戰後最繁榮的時期,而且物價平穩,被視為全球經濟發展史上的黃金年代;如今,由於最大經濟體美國深陷次級房貸風暴之中,國際景氣也自峰頂滑落,速度、幅度尚未明朗,但已伴隨著鋪天蓋地而來的通貨膨脹壓力。因錯誤政策而自閉八年的台灣,無緣充分參與世界經濟的黃金年代;卻受制於出口導向的經濟結構,無法完全自外於全球景氣緊縮的衝擊,不只貨幣政策的運用難以兼顧成長與穩定,稍有不慎,更可能在停滯性通膨洪流中滅頂。

  社論認為,這正是馬英九面臨的經濟處境:即使選民能夠體諒八年困境不可能旦夕改觀的現實,但仍然期待他大刀闊斧扭轉過去八年倒行逆施的經濟政策,釋放台灣經濟原有的成長活力,並且要看到成果;換個角度看,拿出民眾期待的政績,也是維繫消費信心的必要之舉,其可借力使力,發揮經濟自我實現的加乘效果。但不可諱言,世界景氣走疲,近年台灣經濟成長依賴的外部需求可能熄火,內部需求擴張政策又因必須考量通貨膨脹而顯得綁手綁腳,在在加大了短期內交出拚經濟政績的難度。也因此,新政府就位後的經濟作為,更必須是急中之急、重中之重,集中心力展現成效,既穩定民心,也為長遠布局。

  社論表示,依此,馬英九政府能否實現其競選時的七月一日兩岸周末包機及大陸觀光客來台,不僅具有高度指標意義,也是因應當前國內經濟情勢的短期有效措施。從穩定面來看,新台幣升值有助於緩和進口物價上漲壓力,機動調降稅費成本,也能平抑大宗物資的漲勢,人為凍漲是飲鴆止渴,不可能長久,還是要從制度面著手,急不得也不能急;從成長面來看,在新台幣升值及國際景氣降溫下,外需成長不易,內需將是今年成長所繫,也正是周末包機與陸客觀光得以使力之處,更可兼收政績展現、振興信心、促進投資與消費之效,一舉多得。短期局面穩住了,八月提出的新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才具有說服力,依序推展種種長期經濟建設也才有可能。


    相關專題: 臺灣322大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