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馬鶴淩2002年遺囑(全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26 16:33:46  


馬英九三歲時的全家福。馬英九(後排左二)坐在爸爸馬鶴淩(後排左三)腿上。
  中評社香港3月26日電/馬英九當選“總統”,其已過世的父親馬鶴淩於2002年所立的遺囑再次在網路流傳。以下是馬鶴淩遺囑全文:

  餘生逢亂世,七歲失怙,在家憂國難中成長,幸有我父遺澤、我母德教與師友恩養之引導匡持,七十餘年來,尚知自勉,仰事俯蓄無虧。

  大局丕變,率家來台,歷盡艱險,得以目睹我母晚年安樂,以八三高齡在兒孫孝敬中壽終內寢;四女旅美,孝友賢良,婚姻美滿,子女上進,並義務教授中文多年,為親友所稱道;我兒英九潛心學養,有九思之德,九如之身,九經之志,立身行道,國人期許方殷。此乃餘此生最大安慰!

  惟為興革治平,夢想風馳五十年,冒險犯難,奮不顧身,徒勞無功;叩闕陳詞,不斷建言中樞,力行中山遺訓、遺囑,策動黨人,“為民前鋒”,“喚起民眾,共同不斷奮鬥”,“迎頭趕上民主先進國家”,“以建民國,以進大同”。如此要務,乃竟不為主其事者重視,以致國人至今多不知自主,而為謊言欺騙,暴力威脅,利益收買,終為奸宄所乘,陷入當前政治混亂、經濟崩潰、社會沉淪、民不聊生之悲慘局面,此乃餘此生最大遺憾!

  幸退休後,有自由之身,奔號海內外,結合志同道合之士,籌開世界華人和平建設大會八屆,籌組世界華人和平建設協會及全球十二重要地區總會,推廣開創華人和平建設世紀之理念與構想。主張我兩岸政要正視漢滿融合、中蒙並存史實,在國內化獨漸統,團結合作,全面振興;在國際化敵為友,協和歐美,共進大同。十二年來,鍥而不捨,反覆論證弘揚,已見成效。此乃天下國家必由是而治之大道,繼續努力,必能救國救世。

  惟餘今已年逾八旬,且有痼疾在身,自知朝不保夕,特立遺囑,寄望熱愛國家民族與世界人類之志士仁人,均應爭取合作,以收眾志成城之效。

  至餘之後事,務必從儉,不發訃聞、開弔、勞動親友、登報通知,火葬我母墓旁,即可。遺著夢想風馳文選及吟草,可供同道參考欣賞。

  世亂方殷,人生苦短,此願得酬,亦無憾矣!(公元二○○二年十二月十二日于台灣文山仙跡崖下時年八十三)

  另附:

  馬鶴淩的骨灰壇題有“化獨漸統、全面振興中國”、“協强扶弱、一起邁向大同”兩句話。

  馬鶴淩,1920年11月生于湖南湘潭縣白石鋪鄉馬家堰潭口村。上世紀30年代,在南岳衡山脚下的岳雲中學就讀6年。早年曾當過蔣介石的侍衛官,後來在蔣經國的“救國團”任職。1948年隨國民黨赴台灣後,又携妻女赴香港接老母親,在港曾短暫居住,馬英九即在此期間于1950年7月在香港出生。1951年舉家再去台灣。曾出任國民黨台北市黨部副主任和國民黨中央考核紀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馬鶴淩原偏向數理化,决心學工科。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讀了孫中山理論體系專著,于是改變了他的一生,對政治有了濃厚的興趣。馬鶴淩在政治大學第11 期法政系畢業,他爲人精勤奮進,剛直不阿,善于演講,口若懸河。他又是一位詩人,喜愛撰寫舊體詩詞聯語。他早年曾任蔣介石侍衛官。1948年到台灣,曾任國民黨陰明山黨部書記,國民黨台北市黨部第2組、第3組組長,國民黨公路黨部設計委員,中央委員會秘書處秘書,國民黨知識青年黨部書記長,台灣當局“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第四組主任等職位。1981年5月至1986年4月任國民黨台北市黨部副主任委員。1986年任國民黨中央考核紀律委員會副主任。在台灣政界任職40餘年,于1992年退休。上個世紀90年代初組織“中華四海同心會”,幷擔任主任委員。


    相關專題: 臺灣322大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