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德重於才:新財經首長宜避免利益勾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26 09:34:22  


  中評社香港3月26日電/新“總統”當選人馬英九先生有一句名言:“勝選高興一天就好”。對於許多汲汲於位的政治人物而言,他們確實只高興一天;只是他們第二天開始就急著卡位、布局、擠上媒體猜測的名單。

  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載社論說,僅僅選後幾天,民眾都已經見識到這些熱中卡位者的功力。表面上看他們是如何受萬民與輿論期待,事實上有不少消息都是這些人投出去的問路石。從現在到五二○還有五十幾天,這樣的吹捧戲碼閱聽人能忍耐多久,值得觀察。我們在此不想跟著媒體做“閣揆”、“閣員”的猜謎,但要順勢提出兩個思考方向,向馬“總統”做呼籲。

  大家都了解,當前台灣最關鍵、最急迫的問題,就是振興經濟;因此,許多“內閣”人事的猜測,都是以財經部會為主。由於台灣的經濟布局有其時間緊迫性,故許多媒體的猜想人選,都是指向若干已有行政資歷的卸任財經官員,預期他們上手較快、不需磨合即能啟動業務。此外,也由於財經議題是當務之急,一般人也將““閣揆””人選鎖定為財經背景者。前述這兩種思考都不能說錯,但恐怕也不盡然符合台灣人民的期待與現實的情況。 

  社論說,在二○○○年政黨輪替之後,有不少財經官員先後下台。他們之中或許不乏能力強、經驗豐者,但是攤開這些官員過去八年的資歷,也許能提供一些補充的訊息。前朝舊官有些人到學校教書、到智庫服務、到基金會做研究,只為了保住自己一些“大夫”清譽。但除此之外,也有人搭上兩岸談判的便車,預先在未來的經貿環節中卡了位;有人委身聲譽欠佳的大財團,利用自己在行政體系中之影響力,方便財團雇主之運作;更有人自己募集資金做生意,將官場資本兌換為商場資本。當然,財經公務員卸任之後當然可以做生意,但是八年之中自己身上有無沾染財團的色彩與利益的墨汁,恐怕是台灣人民相當在意的。

  沒錯,台灣的經濟確實困頓了若干年,在產業、金融等各方面也是百廢待舉;但是民間對於當前經濟的認知,除了“不振”之外,還包括“不平”。眾所周知,台灣過去數年財富與所得分配都在急速惡化,一般人常以“M型化”來描述。此外,在“二次金改”之後,扁政府將許多家官股銀行、公營事業之所有權或股分移轉給若干大財團,也使民間對獲利財團積怨在心。如果馬政府的新任財經首長有極為明顯的財團色彩,那麼即使其能力幹才值得肯定,對民眾而言,恐怕也有“怎麼還是他們?”的憤怒。同理,台灣未來的經濟布局許多都與兩岸經貿有關;如果新的財經首長被發現竟然早已是關鍵開放環節的卡位者,則整個經濟政策都會遭到質疑,甚至被扣上紅帽子。在選前,連“兩岸共同市場”的恐嚇不實論述都能引起這麼大的疑慮,財經首長的背景,又焉能忽視? 

  社論指出,此外,雖然我們同意拚經濟是當前首要任務,但我們卻不認為新任“閣揆”就要以財經背景者出任。由於台灣的財經布局必然涉及兩岸事務,因此,台灣財經問題背後所隱藏的非經濟面問題,可能更為複雜。雖然馬蕭以兩百多萬票大幅度勝選,但不必諱言,台灣民間對於兩岸經貿跨步還是有不小的歧見。一般而言,這些歧見多是政治面的;其溝通、對話、磨合、說服,在在都需要政治高手的藝術與耐性,而不是經濟布局長才的單方面規畫。在這樣的體認下,我們認為第一線的“閣揆”應以老謀深算者為宜,而財經幹才則可於第二線發揮腹案規劃、沙盤推演的角色,如此方易事竟其功。總之,馬英九先生背負著振興台灣經濟的重責大任,“內閣”的財經布局當然是重要的。我們非常同意馬先生“德重於才”的用人原則,也提出我們對於“德”的兩點期待:新財經“閣員”必須沒有財團與兩岸的利益勾連。拚經濟若是方向錯誤還能修正,但如果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就必然會挫敗。我們認為,財經閣員的“才”只能避免政策的誤差,而唯有“德”才能讓台灣人民信任。

  最後,我們還是要向那些蠢蠢欲動的、亟思官場大位的放話者與炒作者提出呼籲:給我們的新“總統”一點空間吧!大位不以智取,更何況選後才幾天就開始炒作,也不能算是“智慧”之舉吧?


    相關專題: 臺灣322大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