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開銷僅次于二戰 美國多數軍官對伊戰憂慮不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25 09:27:34  


伊拉克戰爭。(資料圖)
  3月20日,對于一般人而言,這個日子幷沒有什麽特別之處。然而,對于研究現代國際關系史的人士,抑或還有軍事愛好者來說,這個日子還真有它的特殊意義: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戰爭爆發。2008年的這一天,正是伊拉克戰爭爆發5周年的日子。 

  別人記不記得這場戰爭暫且不論,起碼許多美國人是無法忘懷這場戰爭的,原因是這場戰爭讓美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時下正值美國總統換届選舉的前夜,共和、民主兩黨圍繞美國要不要從伊拉克撤軍的提案,正在國會山上鬥得熱火朝天。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世界戰爭史上開銷能超過伊拉克戰爭的,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近,美國共和黨一改在國會拒不討論反戰撤軍議題的態度,同意在國會公開辯論這一問題。于是,在2月底的參議院聽證會上,一位重量級教授發表了令人震驚的觀點。 

  這位教授名叫斯蒂格利茨,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經濟學教授,曾擔任過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顧問,還是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根據多年的研究分析,他得出了震撼力十足的結論:爲了伊拉克戰爭,美國支出的費用已經高達3萬億美元,差不多等于美國年GDP的四分之一。而這3萬億美元中還不包括將來照顧傷兵的長遠開支。這筆費用(不按絕對值,而是經換算後比較——作者注),相當于1991年海灣戰爭費用的10倍,曆時12年的越南戰爭費用的3倍,曆時3年的朝鮮戰爭費用的2倍,甚至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費用的2倍。他斷言,迄今爲止,在世界曆史上爆發的各次戰爭中,開銷能超過伊拉克戰爭的,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然而與上述多次大規模戰爭相比,伊拉克戰爭根本算不上是一場正式的戰爭,因爲它既沒有戰場和戰綫,也找不到有組織的敵軍集團,更沒有敵我雙方軍隊的大規模對陣。因此,美國對伊拉克戰爭“所付出的巨大代價,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力”。 

  即使如此,這筆巨款還不包括美國每年約5000億美元的正常軍費。這位教授還指出,大多數美國人幷不知道這筆軍費是美國政府靠財政預算赤字,亦即靠未來借貸所支付的,將來都將由子孫去償付。這種挖肉補瘡、寅吃卯糧的做法,不斷削弱美國的社會福利與教育經費,造成了窮人有病看不起醫生,孩子有書沒錢念的後果。“這場戰爭把美國的財政越掏越空,使美國的經濟實力與國際金融地位日益削弱,甚至動搖了國力的根本。” 

  在日前的參議院會議上,民主黨議員强調不能允許伊拉克戰爭急速上升的軍費開支繼續影響美國內政外交的重大利益。但是白宮發言人仍然强硬表示,反恐是對美國未來安全與國家利益的投資。即使參議院通過撤軍議案,布什總統也要予以否决。看來,不管是美國政府公布的7000億美元,還是那位教授估算的3萬億美元的戰爭費用,都還嚇不倒美國行政當局,大量的戰爭美元仍將源源不斷地流向小亞細亞的那塊動蕩之地。 

  88%的美國軍官者認爲戰爭已導致美軍“嚴重不勝負荷” 

  經濟學家看重的是經濟,而軍人們看重的主要就是軍力了。 

  據美聯社3月10日報道,美國的《外交政治》雜志最近作了一次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受訪的美國軍官認爲,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給美國和美國軍隊造成了沉重的負擔,這兩場戰爭嚴重削弱了美國國家、軍隊的實力。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表示,美軍現在的實力比五年前更爲薄弱。 

  無獨有偶的是,新加坡《聯合早報》也作了同樣的調查。該報3月10日報道,這次調查訪問了超過3400名現役或退役的美國軍官,他們都擁有或曾經擁有少校或更高的軍銜。其中,25%的受訪者認爲軍隊現在比過去更强大,15%的人覺得軍力維持不變,60%的人認爲軍力在下降。另有88%的受訪者認爲戰爭已導致美軍“嚴重不勝負荷”;42%的人持伊拉克戰爭已對美軍造成重創的觀點。這兩場戰爭從開打至今,美軍有近4000人喪命,超過2.5萬人受傷。戰爭還對軍人的健康造成巨大影響。受訪者在評價四大軍種的狀况時認爲,美國陸軍與海軍陸戰隊的狀况最令人擔憂,其關注度(從1到10遞升)分別爲7.9和7.0,海軍和空軍分別爲5.9和5.7。 

  另外一個重大問題是,伊朗的核能開發計劃令美國深感不安,外界頻繁揣測美國可能因此對伊朗發動打擊,但大部分受訪的美國軍官對此不表認同,竟有80%的人認爲,要求美軍在這個時候再發動另一場戰爭幷取得勝利,是“不太合理”或“非常不合理”的事情。 

  不可否認,民意調查與實際情况幷不能劃等號,但它有相當程度的代表性。如果說民意調查的情况不足爲據、僅供參考的話,那麽現實發生的新聞總可以認定爲事實了吧。這條新聞,就是3月11日美軍駐中東的中央司令部司令官法倫上將突然辭職幷于當天得到批准。據美國媒體透露,法倫因反對向伊朗用兵而與白宮意見相左,不得已才提前請辭的。可見,連這般高級將領都有反戰情緒,遑論那些中級軍官了。 

  《紐約時報》:美國變得更像一個“强國”而不是“超級大國” 

  阿富汗與伊拉克,總人口都只有兩千多萬,擠不進中等規模國家的行列。美國是當今唯一的超級大國,又拉著一大批盟友,居然連這兩個小國的安全與穩定都維持不了。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3月13日發表的《2007年美國的人權紀錄》指出,美軍入侵伊拉克,制造了當今最大的人權悲劇和人道主義灾難,已造成66萬人喪生,其中伊拉克平民占99%,平均每天死亡450人。另據美國《洛杉磯時報》統計,至今伊拉克平民的死亡人數已超過100萬,還有100萬人流離失所,其中一半是兒童。一向自詡爲“民主”、“人權”衛士的美國,對此作何解釋呢? 

  最近,美國著名的專欄作家卡普蘭在《紐約時報》載文指出:“美國已經發生了結構上的變化,變得更像是一個普通國家:一個世界强國,而不是超級大國。” 

  冷戰終結後,美國成爲唯一的超級大國,綜合國力無人能及。新保守派鼓吹美國應把前所未有的優勢地位轉變成爲“新帝國”地位。“9·11”事件後初期,美國一度通過反恐進一步加强了自身地位。新保守派宣稱,世界已由冷戰結束之初的“單極時刻”進入“單極時代”。“除非美國人自己不想要,否則曆史已經給了美國一個新帝國。”沒有料到的是,美國在阿富汗、伊拉克兩國栽了跟頭,且造成人員經濟的重大損失。它在核軍控、導彈防禦、氣候變化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上實行單邊主義和雙重標准,在巴以沖突、朝核、伊核問題上一籌莫展,等等,都嚴重損害了美國的國際形象和軟實力。 

  克林頓政府後期,美國財政從赤字轉爲盈餘。現在却負債9萬億美元,人均達3萬美元。最近美元又大幅貶值,美國在世界金融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大爲削弱。 

  美國人口相對快速增長,又與自然資源高消耗和環境污染結合在一起,對全球生態平衡構成重大沖擊。目前,美國人均能源消耗量比世界人均消耗高4倍多,耗水量高3倍,人均垃圾量高2倍,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高4倍。 

  世界多極化趨勢迅速發展。區域合作和區域一體化的發展,提升了一些區域組織與美國對話的地位和分量。一批新興的發展中大國迅速崛起,成爲國際體系中的重要力量。美國依然有能力制造國際議題,制定國際政治議程,却很難按照自己的願望去控制這些議程的演變方向。 

  學術界目前有這樣一種觀點,認爲10—15年後,美國在實力上也許將不再是超級大國,而是世界上排第一位的强國,即首席大國。不可忽視美國民主制度有很强的糾錯能力。美國的硬實力仍然是世界第一,創新力居先進水平,因此美國也許能將它的超級大國地位延長一些時日,但隨著世界其他中心力量的發展,多極化進程勢必繼續深化。(來源:解放軍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