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觀選團:美台築互信 兩岸趨緩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24 09:23:21  


  中評社香港3月24日電/“總統”當選人馬英九就職後,兩岸關係和台美互動是否改善?多位台海觀察家認為,馬執政後的兩岸關係、台美關係,應該都會相對和緩改善,台美關係更可重建互信;但台海的緊張威脅,短期內仍無法輕易解除。馬多項兩岸開放政策,也必須取決於中國大陸態度。 

  中國時報報道,亨利史汀生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容安瀾則提出觀察,“五月在瑞士舉行的世界衛生組織會議,將成為中國是否對馬英九表達善意的第一個指標!”他強調,中國大陸是否反對台灣以觀察員身分與會,或者杯葛台灣的參與,將是中國大陸對馬英九態度的重要風向球。 

  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廿三日主辦一場“‘總統’大選的意涵與影響”國際圓桌會議,來台的美國觀選團成員和台海觀察家熱烈討論,與談者包括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白樂崎、美國在台協會前台北辦事處長包道格、美國戴維森學院東亞政治學教授任雪麗、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主任波拉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史文、中研院研究員朱雲漢、史丹佛大學國關所中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趙穗生。 

  白樂崎表示,由於中國大陸極力抵制扁政權,馬英九上任後,兩岸關係可以預見會和緩,“畢竟馬和中國講的是同一個語言!”而台美關係的低潮也因扁而起,儘管改善台美關係並非馬的第一個優先選項,但台美互動勢必會攀升。但白樂崎也表示,台海緊張局勢和對峙威脅並不會馬上降低。 

  任雪麗認為,儘管中國大陸刻意表現馬是北京偏愛人選,但馬英九勝選後不代表所有意見會和北京一致。兩岸關係可預見會變緩和,但是是否有大進展,仍需後續觀察。 

  史文指出,過去很多人認為台灣是美國對抗中國大陸的一顆戰略棋子,應該發揮台灣制衡的關鍵作用;但檢視今天美中台的三角關係,除非回到過去冷戰時期,否則台灣的戰略意義已經大不相同。當美中兩大國經濟的依存程度愈來愈深,經貿來往的程度愈高,美國希望在台海戰略付出的代價會愈小。 

  容安瀾認為,馬英九勝選後兩岸緊張將降低,正常的兩岸互動可望開啟。中國大陸必須展現與台灣建立積極關係的善意,若再對馬英九施壓、要求台灣讓步,將傷害台灣新領導人在台鞏固政治支持的能力。 

  在對美關係上,容安瀾也認為,華府和台北的互信關係將重新建立,長時間以來不存在的美中台三角關係將獲得改善。


    相關專題: 臺灣322大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