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劍雄:從炮手到炮灰
劍雄,名字威風,其實是個讀書人。但此人堪稱雄才能辯,在多家報紙常發評論,多有犀利之作,也配得這劍字和雄字。
“兩會”期間,劍雄忒猛,劍指“周老虎”,揚言要上書國務院,批評“90分鐵道部”,逼問賣票制度不合理。都不愧是“大炮”本色。
然而,一個“中華文化標誌城”讓葛委員站到了被逼問者的位置。這個投資300億元項目的戰略規劃設計首席專家、“文化副都”概念的提出者就是葛劍雄。
葛劍雄為此事作了很多解釋,如此爆炸性的消息已經引爆,就已經不是一個對和錯的邏輯性問題,而是一個公共關係問題。無論世人最後如何定論文化標誌城和葛委員,我們至少在其身上看到了政治的複雜性和各種利益格局的複雜性。
然而換句話說,也正是因為有這種複雜性,才需要辯論和博弈。最希望當了一回“炮灰”的葛劍雄不要丟掉“炮手”本色,不要“再也不說了”。
穆麒茹:史上最牛“錘子戶”
穆麒茹是典型的“一炮成名”,她的炮對準的是“釘子戶”,這或許因為她在全國政協委員之外的另一個身份是“某地產公司老總”。
“把開發商都當成高房價的罪魁禍首和過街老鼠不公平。”
“‘釘子戶’為了他個人的利益,損害了包括開發商在內的多數人的利益!”
“如果過度補償,費用也會打入開發商的開發成本,最終還是會落到買房人的頭上。”
穆委員的“三段論”就這樣把“釘子戶”定義為樓價高漲的元兇之一。
舉國譁然。
有“釘子戶”,就有“打釘子”的“錘子戶”,如今史上最牛“錘子戶”就非穆委員莫屬了。但有一句話問得好:“開發商在議政,‘釘子戶’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