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網上問總理”成為景觀 鍵盤直通人民大會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05 14:23:15  


  近年來兩會的一大看點,就是網路直通兩會。各大門戶網站紛紛建起了留言區,並聯合傳統媒體,承諾會將其中有價值的留言轉給代表委員,從而進入兩會會場───想像一下,你在斗室裏電腦螢幕前敲下的字句,被帶進熠熠生輝的人民大會堂。這個意象頗具吸引力,讓網民有一種參與感和在場感。

  還有更鼓舞人心的事,那便是國家領導人上網讀帖子和給網民回信。網路真的把世界拉平了,與國家領導人直接對話,普通百姓的那種激動絕對不是偽裝的。也許正是基於這樣的社會心理,幾乎所有大型門戶網站都建起了類似于“我有問題問總理”這樣的留言區。這些留言區吸引了大量網民,發言非常踴躍。在人民網強國論壇上,《我有問題問總理》和《我給總理支一招》這兩個帖文,在一個星期之內便有超過31萬人次點擊、近5000條留言。而在新華網上,截至3月3日,各種提問、建言已經達到了3萬條,有150萬人次的網民參與。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網上問總理”已經成為一道相當壯觀的景觀。

  對這道景觀,有人以為是媒體的眼球意識製造出的話語泡沫,也有人認真地解讀為中國政治氣象的更新。去年便已經有媒體宣稱,“網上兩會”推動民主政治建設;今年又出現了同樣的歡欣,把網上問總理現象當成是中國政府匯集民意的新方法。

  其實,人們從自身利益出發去關心政治,這並不是什麼值得驚奇的發現。網民的議政熱情,也不是兩會期間所獨有。網上問總理這件事除了再次印證了民意沸騰,並沒有提供什麼新鮮的資訊。這些留言的結局基本上可以預想。大部分不過是網友間互相閱讀,很快被資訊的洪流淹沒。有代表性的留言,也許剛好觸動了媒體的興奮點,被挑選出來成為記者向代表、委員或有關部門提問的一部分,但基本上不會得到正面答覆,即使有了承諾式的答覆也沒有人去跟蹤約束。

  沒人相信總理會逐條閱讀成千上萬的留言並給出回復,實際上也完全沒有這個必要。留言內容大體有兩類:一類是可以模倣的官腔,“走文化強省之路應是河南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另一類是最樸素的民意表達,“請問總理,咱們普通老百姓什麼時候買得起房子啊?”“我想問總理,能不能研究給全國65歲以上的農民發退休金。每餐1元,每月90元……”這種許願式的表達,匯集在一起倒是可以勾勒出社情民意。只是,這個勾勒的過程,並非簡單的分類處理或是媒體編輯就能完成。

  社會和國家已經發展到非常精密的地步,政治參與早就已經是一件非常專業的事情。實際上,如果真要通過人人表達的方式去了解民眾意願,需要不計成本,由專業機構通過科學方法進行調研和統計。簡便可行的辦法則是,由民意代表亮出自己的立場,在競爭充分的情況下,民眾只要依照自己的意願作一個簡單的選擇即可。這個過程中,法律必須保障民眾對代言人的約束力。另外若要將不同意見帶入政治辯論和利益博弈的現場,若要這個博弈結果轉化為公共政策,則需要法律保障代言議政機構對行政部門的約束力。

  只要稍作分析就會明白,網上問總理這件事的實質,浪漫大過現實,形式大過內容。其最大的效果便是匯集民意,但這些民意應該是各方早已經了解的。不能設想,代表和委員直到兩會即將召開還不明瞭那些一目了然的民意;更不能設想,政府每天處理大量公共事務,竟然是在不知民意的基礎上進行的。令人感到尷尬的是,兩會代表委員的職責正是代表民意,匯集民意的制度渠道明明白白地擺在眼前,何必又另辟蹊徑在網路上重新匯集?(來源:南方都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