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面對選戰 美國總統競選人有“對華顧問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3-04 17:07:13  


  
  奧巴馬外交顧問成員複雜 

  相對其他兩名總統競選人而言,奧巴馬在對外政策以及對華政策方面無疑經驗最少,也最為捉摸不定。他的政策主張十分龐雜,而且所謂民粹主義和理想主義成分較多,對華政策也不例外。 

  奧巴馬的外交顧問團隊成員複雜,既有前幾屆民主黨政府中的“老人”,也有民主黨的政策專家,還有一些所謂人權專家。 

  這個外交顧問班子很龐大,據說核心加外圍成員共有近200人。其中有幾個是對華政策務實派,包括卡特時期的國家安全委員會顧問布熱津斯基、克林頓時期的國家安全顧問雷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主管貝德和助理國務卿蘇姍﹒賴斯(與現任國務卿賴斯同姓),等等。 

  這些人在中國問題上多主張採取務實政策,對中國了解較多,他們向奧巴馬提供建議的調研基礎可能比較切合實際。 

  但與此同時,奧巴馬的外交顧問團隊裡還有一些所謂人權專家和自由派人士。有分析家認為,這些人代表了奧巴馬外交政策方面的所謂“理想主義成分”,其中有些人還顯露出借維護“民主、人權”之名幹涉別國內政的傾向。 

  與希拉里相比,奧巴馬在政策論述中較少提及中國,而且似乎對中國缺乏了解。他在去年7~8月號的《外交》雙月刊上發表了《重振美國領導地位》一文,集中闡述了外交政策主張,但通篇只有一段談到中國,而且還是作為其亞洲政策的一部分來說的。 

  在文中,奧巴馬主張在亞洲建立一個更為有效、廣泛的構架,而且要超越現有的雙邊協定、高峰會議和多邊機制,比如朝核問題六方會談。他宣稱,美國要鼓勵中國成為一個“負責任的正在崛起的大國”,在美國的主導下幫助解決21世紀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他說,中美之間是既合作又競爭的關系。美國對華政策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在加強自身實力的同時擴大合作。 

  2006年1月,奧巴馬與共和黨參議員科爾曼發起成立了參議院中國工作小組,主要研究“中國在地區和全球政治、經濟、軍事領域對美國產生的影響”,重點還是“競爭”二字。 

  他在解釋為何要發起這個小組時說:“在這個時代,美國孩子面臨的競爭不再是芝加哥與波士頓孩子之間的競爭,而是他們與上海和北京的孩子們在競爭。我們發起這樣的平台來討論中國政經崛起對於全球以及美國的影響是非常關鍵的。” 

  與此同時,為了保持在美國中下階層選民當中的支持率,奧巴馬在涉華貿易問題上的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傾向值得關注。 

  去年,美國財政部拒絕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後,奧巴馬立即寫信給財政部長保爾森,要求重新考慮。奧巴馬還在國會一項針對“匯率操縱”的法案上簽了字。依據該法案,美國可以對中國商品征收懲罰性關稅。此舉遭到了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美國媒體和有識之士的批評。在去年的中美玩具風波中,奧巴馬表示一旦當選,“將禁止所有中國制造的玩具進入美國”。 

  分析人士認為,盡管希拉里在涉華言論中也打過民粹牌和“民主”牌,但奧巴馬似乎更倚重這兩張牌。這表明他目前對中國的看法還不夠全面,對華政策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也似乎表明其顧問團隊中對華務實派尚未佔據上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美國總統大選 初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